六月上旬的即墨市華山鎮鳳凰埠村,胡同內、農戶的院墻外,一頭頭的黃牛正在悠閑舒坦地吃著草料,期間不時跑出幾個調皮的小牛犢,在母牛媽媽的周圍或歡快地來回蹦跳,或不時地湊近媽媽的乳房,香甜地吃著奶…… 華山鎮地多、農作物秸桿多,河溝、田間地頭的飼草資源比較豐
富,是飼養黃牛的“風水寶地”。養了三頭牛的王大爺介紹說,養殖黃牛不需要太大的投入,一般花1000元左右買進一頭出生4-6個月的小牛犢,春、夏、秋季牽著下田,讓其在河溝旁自由吃草,成牛則可以役使,晚上回家給牛飲上一盆麩皮水或玉米面水就行了,冬季則飼喂責任田中收獲的玉米秸桿。 記者粗略估算了一下:飼養1頭黃牛從抓牛犢到育肥出售,一般需1年半的時間,可賣2500-3000元。除去牛犢成本和450元的飼料錢,可獲純收入1000元以上。而如果飼養的是1頭母牛,每年可繁殖1頭小牛,則每年可獲耕田和出售牛犢收入2000元以上。該村農民孫兆集養了4頭母牛,年出售牛犢3頭,獲純收入7000元。他不假思索,就數出養黃牛的三大好處:一是不耽誤莊稼活;二是農忙時節牛能幫上忙;三是養牛也是家庭經濟收入的一項不可忽視的經濟來源。 養殖黃牛不需要占用整勞力,而且對環境要求不高,飼養簡單、疫病少、易管理,是農民致富的一條好路子。目前華山鎮黃牛存欄已達到5610頭,年可出欄商品牛4400多頭,實現農民增收570萬元。 華山鎮分管農業的副書記徐昌禮說:“以農業為主的華山鎮,養牛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但以前農民養殖黃牛純粹是為了耕田。近年來,鎮政府立足于‘養牛業轉變思路促增收’這一指導思想,及時引導農民立足當地的黃牛養殖優勢調整結構,引進優良的黃牛品種繁育推廣發展商品牛養殖。目前,鳳凰埠村的300多頭黃牛,真正用于耕田的不足100頭,大部分的黃牛是用來育肥銷售,老黃牛變為商品牛!”記者李曉通訊員展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