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臥底揭開餐飲業黑幕續:曝光火鍋店被查封]()
![]()
裝餐具蓋的紙箱,
里面是老鼠和蟑螂屎
![記者臥底揭開餐飲業黑幕續:曝光火鍋店被查封]()
![]()
洗菜間放菜的柜子,上面銹跡斑斑,流滿污水
![記者臥底揭開餐飲業黑幕續:曝光火鍋店被查封]()
![]()
昨天(21日),廣州市東山區衛生局對宗江老川菜進行檢查
![記者臥底揭開餐飲業黑幕續:曝光火鍋店被查封]()
![]()
兩江樓重慶火鍋店被取締
2005年6月15日,新快報新聞中心一男一女兩名記者應聘地喱,成功進入位于廣州大道南的南海城酒樓厚德莊園(分店)臥底。他們每天工作10小時,直至6月18日離開,一直未被酒樓主管發覺。
直接用手抓菜,咬過端給客人
記者上班第一天就發現,厚德莊園的廚師、打荷和地喱配菜都沒帶手套直接用手,連品菜、擺菜也全是用手在碗里抓來抓去。
15日上午,廳房201的客人將一盆湯退了回來。“怎么會有問題?”管地喱部的主任玲姐一邊說一邊便用手在碗里攪動起來,又將手指頭放在嘴里嘗得“嘖嘖”有聲,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玲姐最后又叫地喱阿瓊查查另一桌客人點的同一個菜上了沒有。正在此時,玲姐叫記者上菜,等記者上菜回來,那盆湯已經不見了。
每次有菜做好了,玲姐總要親自用手拿起嘗過并擺弄好后才叫記者端走,而那些被她咬了一口的菜又被扔進了盤子里。中廚部的廚工在試味時,同樣將吃了一半的菜放回盤中。
15日晚上8時13分,地喱周某不小心將一個菜(那是一個把粉絲和肉之類放在貝殼上的菜)打翻了,貝殼將菜全部倒扣在案板上。玲姐臉色一變,但馬上又動手撿起貝殼,將菜抓起放上貝殼便馬上叫周某將菜端進了609號臺。
還有一次(15日下午5時15分),地喱011號要配大紅浙醋,誰知因上午休息時醋一直放在案臺上,此時發現里面有兩只蚊子。“里面有蚊子。”記者提醒他,誰知他二話沒說便把蚊子挑出來,把醋送進了客房。
18日晚上的生意特別好,大廳就有9桌酒席,其中點了一道用39種不同的菜混合而成的菜,廚師們用手把一個個菜抓進缽里,其中一個光頭廚師竟然用手在屁股上撓了幾下又接著抓菜。我們的女記者在男記者的掩護下悄悄地攝錄了上述情景。
餐具發現鼠屎,擦擦就裝醬料
16日上午上班記者要清理店內的“家私”(酒樓俗語,包括爐子、碗碟、筷子、刀、叉等),結果發現了十多粒老鼠屎,記者準備拿那些被污染的碗碟去洗,卻被其他員工制止了,地喱鄧某用手將老鼠屎彈掉后,幾個人用一塊布擦了幾下就將它們擺回桌上,隨后裝上了辣椒醬等。
記者翻開地喱部放“家私”的工作臺,一陣難聞的騷味烘了上來,臺底的板子上到處是老鼠屎。“里面肯定死了老鼠!”地喱陳某說,但沒有人理會他的話。而就在這個地方,放著供客人食用的配料——豉油、醋等,這些配料放置在兩個大鐵盆里,整天放在桌子下面,其中豉油的容器沒有蓋任何東西,每天用不完的又重新倒回去。我們的女記者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拍下了這一切。
17日下午上菜時,突然一只碩大的老鼠跑出來把玲姐嚇了一跳,玲姐帶著記者用掃帚追打,但還是讓這可惡的家伙跑到廚房里了,大家只好作罷。記者好幾次看到幾只碩大的老鼠在廚房里躥來躥去,如入無人之境。
酒樓管理層也知道老鼠蟑螂為患的情況,6月17日下午3時許,記者就接受了南海城一名主任安某的培訓,在培訓會議上,安某告訴地喱們,每天上午10時上班后便要馬上處理掉工作臺、餐具蓋(火鍋蓋等)和漏勺等處的老鼠屎,以防被客人看見。
18日,一股死老鼠的臭味熏得大家受不了了,眾員工于是紛紛翻箱倒柜尋找死老鼠,但一直沒找到,只是在放玻璃器皿的箱子里找到了幾只活蹦亂跳的蟑螂和一堆老鼠屎。
骯臟跟菜夾子,放進菜盤蒸燉
上菜時,記者因為總是忘了拿下跟菜單號的夾子而挨玲姐的罵。
記者觀察到,這里的夾子和菜單都是跟菜走的——客人點菜后,地喱用夾子將菜單一個個分別夾好,然后分送給廚房;打荷的看菜單配菜,配菜時夾子就放在盤里(因為一不留神就會把菜搞錯),然后將菜單丟進菜里送給廚師加工;加工完畢,夾子有的被丟進菜里送到了記者所在的地喱部,上完菜要把夾子丟進一個筐里。如果是燉盅或清蒸魚之類的菜,夾子則跟著進蒸籠,在菜上桌前,臟兮兮的木夾子一直和菜放在一起。當客人點的菜很多時,夾子不夠周轉,一些很臟的夾子沒洗就又拿出來用。
如果地喱在上菜時沒有把夾子取下,讓客人看到是最忌諱的,這種情況被玲姐發現,又免不了一頓臭罵。
臺布擦完腳丫,接著又擦筷子
6月15日下午4時許,我們的女記者剛到地喱工作臺,就見員工譚某穿著一雙白色涼鞋過來了,她從工作臺下抽出一塊淡黃色的臺布,直接拿來擦腿腳上的水。起初記者還以為這塊臺布是塊臟抹布,后來發現它還是一塊“萬能臺布”。
10分鐘后,記者看到做事積極的地喱劉某將剛用開水燙過、但沒有用洗潔劑清洗的筷子堆放在了那塊“萬能臺布”(就是之前譚某用來擦腳丫的那塊)中間,她用臺布使勁地磨搓筷子,筷子很快就又干又“凈”了,然后她又用紙套裝好部分筷子,這些紙套上面都注有“已消毒”字樣。記者同時發現,大部分的筷子套都有破損,有些還留有污黑的臟印。記者找好時機悄悄拍下了錄像。
劉某剛剛套好筷子,這時桌上被人不慎弄了一塊醬漬,她馬上扯過“萬能臺布”擦拭,鐵皮工作臺馬上又變得“光潔明亮”了。
從6月15日到18日這四天里,記者每天下班前都看見地喱部的同事將豉油瓶用開水沖沖,然后用“萬能臺布”擦干,隨后放入塑料袋并鎖入工作臺上帶鎖的柜中。
在這四天里,她們還這樣教記者洗裝湯的盅——先用自來水沖掉湯的殘液,偶爾用抹布擦一下油垢,然后再用“萬能臺布”擦拭……這樣的“萬能臺布”在工作臺下有三四塊,用法都一樣。
東北人風味連鎖餃子坊淘金北店:不需健康證一到酒樓就上崗
6月3日,新快報新聞中心一名記者應聘樓雜進入東北人風味連鎖餃子坊淘金分店臥底,6月6日傍晚7時許,記者因為拍照被發現,當即被下令離開該店。
招工不看身份證健康證
這里不需要身份證,也不需要健康證,只要能干活,不管你是誰,都可以找到工作!
6月3日下午4時,記者前往東山區東北人風味連鎖餃子坊總部應聘。負責招聘的是該公司一位姓王的男子。王先生問了記者是否做過樓雜之后,連記者的身份證也沒看一眼,就叫辦公室一名姓朱的小姐拿來了一張東北人企業有限公司新員工試用通知單叫記者填寫。填好表后,王先生便對記者說:“明天上午9時,到淘金北店上班吧!”
報到即換工衣上崗洗碗
6月4日下午5時,記者拿著東北人企業有限公司新員工試用通知單,按照上面標明的地址,在淘金路找到了東北人風味連鎖餃子坊淘金北店。這家店不大,據該店一名姓馬的洗碗工(男,45歲左右)介紹,這是“東北人”分店中較小的一家,總面積不到1000平方米。
記者在一樓向門口的服務員說明來意,她便熱情地帶記者找到廚房入口處站著的一名男子。該男子看了記者一眼,接過記者手中的試用單后就招呼一名姓王的服務員帶記者上樓。
來到四樓,帶記者上來的服務員從桌子的抽屜中拿出一件嶄新的白色工衣給了記者,記者馬上換上工衣趕到二樓廚房。5時20分許,記者在二樓見到了勤雜班的班長。班長來自黑龍江,是個年紀較大的農村婦女。她熱情地遞過她的白色帽子并給記者戴上,又給記者圍上圍裙,記者就這樣上崗干起了洗碗的工作。這時,記者發現洗碗池里已經堆積了大堆的臟碗。
洗碗工馬某告訴記者:這里洗碗很簡單,先從第一個池中將臟碗中的剩余飯菜清理干凈,再將其放入一旁已倒入很多洗潔精和漂白粉的洗碗池中,然后戴上毛線手套把碗洗凈,又投入第三個洗碗池中用水沖凈,最后再將之分類放在旁邊的塑料筐中,于是整個洗碗過程就算完成。
“不消毒嗎?”記者問道。
“不消毒,如果消毒根本來不及。”馬某說完,還一個勁地問記者,“你是不是第一次出來?是不是頭一回到飯店洗碗?”
拍照被發現當即要走人
接下來的兩天,記者繼續干著洗碗的活。6日下午7時許,其他接應的兩名記者來店里,準備借機拍攝證據。記者假稱他們是遠方來的朋友要介紹給工友和主廚,乘機把攝影記者帶進了廚房,當把有關的證據拍完后,楊廚師長終于發現了記者。
“你拍什么拍!誰叫你拍!”楊廚師長把記者轟出了廚房。緊接著,楊對著洗了4天碗的記者說:“你不要在這里干了,你愛干啥去干啥去,上去換衣服走人!”
7時40分,記者在楊廚師長及其他兩名師傅的監督下,從貨梯中下來,離開了東北人風味連鎖餃子坊淘金分店。
飲食業人員須持證上崗
廣州市衛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員胡先生表示,飲食行業工作人員在接觸飲食方面的工作前,應該持有上崗證,先要培訓,然后領證,飲食單位在開辦時,其經營行為也要符合食品衛生標準,接受防疫站的衛生監督。
樓雜臥底日記
(選摘)
臥底計劃險些夭折
2005年6月15日 星期三 雨
昨日,我們的一名記者已在南海城酒樓厚德莊園通過面試。按照報社的安排,今天上午9時45分,我代替原先報名的人準時到厚德莊園見工。接待我的是經理莉莉姐,她找了很久也沒找到昨天別人用我的名字填的表,于是又叫我重新填表。填到一半,我們的另一名女記者也來見工了。莉莉姐這時竟找到了別人昨天替我填的表,原來它和我們女記者的表格放在一起。莉莉姐便叫我不用填了。
“昨天來的不是你啊!”就在這時,一名個胸掛主任牌的中年婦女(后來得知她是我們地喱部的主管,大家都叫她玲姐)走了過來,對著我大聲嚷道。
“不好,露餡了!”我心里一陣緊張。玲姐則拿過我還未填完的表格和昨天別人代填的表格對照,我想,這次見工肯定要泡湯了,因為別人填的內容和我填的截然不同,就連父母的名字也搞錯了。
“你為什么不自己來?”玲姐大聲地質問我。
“我,我……昨天有事去了。”我搪塞著。
“重新填吧。”莉莉姐在這關鍵時刻將我從厚德莊園的門口拉了回來。
“你不要騙人啊,主任我會叫人帶你!”見莉莉姐說話,玲姐只好警告我說。
接下來的見工手續辦得出奇的順利,莉莉姐沒有查看我任何證件,只收了我100元押金便叫人帶我領工衣上班。在酒樓倉庫,我見到了一簍已長毛的香菇。我們的女記者找了半天才找到合適工裙,但拉鏈壞了,加上因為她沒有絲襪,只能下午再來上班。
接聽手機差點挨罰
2005年6月16日 星期四 雨
上午上班清理“家私”,竟在碗碟等餐具里發現了十多粒老鼠屎,我要碗碟去洗,卻被制止,幾個人用那塊“萬能臺布”擦了幾下就擺回桌上裝小食,我感到一陣惡心。
在地喱部放“家私”的工作臺下有幾塊骯臟的臺布,大家不僅用來抹餐具器皿,還用來抹腳擦鞋,一塊布還可反復使用多天,只要布是干的,就是臟點也沒人在意。我和我們的女記者私下給它起了“萬能臺布”的名字。
在這里,不僅臺布是“萬能”的,其他東西也有很多是“萬能”的,匙羹可以舀燒爐的固體酒精,刀叉可以刮墻……用完之后用那塊“萬能臺布”抹過又繼續拿給客人使用。
今天上班時,報社多次來電詢問我前段時間寫的一篇稿子,因找不到地方接聽電話,給我帶來了不少麻煩,在偷偷發信息時,正巧被部長秀姐逮個正著,“上班時我們都不能打手機,你們的手機要關機,下次還有這樣的事,罰款100元。”經此一次,接聽手機時我更小心了。
晚上下班時,玲姐告訴我和女記者,通過兩天試用,我們被正式聘用了,叫我們明天帶身份證復印件和照片來辦手續。
打爛玻璃瓶認罰10元
2005年6月17日 星期五 雨
一大早,心情不錯,因為同事偷偷告訴我,今天玲姐表揚我了,說我肯干活,看著他們羨慕的表情,看得出,玲姐很少表揚人。
清理柜子時,我看了一下放在里面的調味品。一小袋胡椒粉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寫著生產日期是2004年2月5日,保質期是一年,很明顯,這包胡椒粉已經過期,但酒樓仍在使用,我叫女記者拍了下來。
又見到老鼠屎,一名同事禁不住嘔吐起來。下午上菜時,一只碩大的老鼠突然跑出來把玲姐嚇了一跳,玲姐帶著我們用掃帚追打,但老鼠跑進廚房不見了,大家只好作罷。
上午、下午點名時,主管第一件事仍然是向服務員交代今日急推的菜和價目,這些菜一般是前一天賣剩的。
地喱部有四個男的,女的人多,男工陳某和我被她們罵得最多,阿春就多次一本正經地取笑陳某和我“笨得跟豬一樣”。我知道,這是新人所必須經歷的階段,也不予理會。
晚上上菜時,我不爭氣地打爛了一個玻璃瓶,正好被經理碰到,我只好主動向玲姐認錯,認罰10元。
在這里干了3天地喱,我發現退菜的現象特別多,很多菜是因為“味道不對”或“有異味”被退的,基本上每天都有近10個菜被退回。
專家解析殘羹剩油回鍋危害 “老油”炒菜做火鍋底易吃出癌
專題統籌:新快報記者 凌宇
專題采寫:新快報記者 張亮 劉正旭 牟曉翼 姜永濤 楊莉 實習生 林朝豐 黃瓊
專題攝影:新快報記者 寧彪
本報昨天曝光廣州個別無良酒樓長期回收殘羹剩油炒菜、做火鍋底,有醫學專家指,這種重復使用的“老油”極其不衛生,易造成傳染病交叉感染,如甲肝、腸道疾病等,而且有致癌危險!
回收油破壞人體免疫力
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黃儉醫生表示,“老油”是被顧客食用過的,有食用者的唾液、細菌等物質殘存其中,極其不衛生,如未經過高溫消毒,會造成傳染病交叉感染,如甲肝、腸道疾病等。如果飯館將回收的老油用作火鍋底油,在客人食用過程中達不到高溫烹調要求的話,其中的細菌和病毒就不能被有效地殺滅。
黃醫生說,“老油”若用來做火鍋,就會在高溫中產生熱聚變并滋生系列致癌物質,如多環芳烴類和雜環胺類化合物,這都是學術界公認的強致癌物。而隨著循環使用次數的增多,其中致癌物亦會呈幾何級數增長,相應地,對人體的危害也就越大。有實驗數據顯示,在200度到300度油溫變化過程中,雜環胺類化合物的含量突變增長達5倍以上。
廣州郵電醫院內科主任林卓棠說,市民偶爾食用這種老油或許危害并不明顯,但若食用次數一多,身體便會出現應激反應,調動體內免疫細胞來抵御有害物質,從而降低了有機免疫力,使身體變虛弱,抵抗力差。另外,老油多次使用,其中的營養成分被破壞,其中人體必需、主要由植物油來提供的脂肪酸、亞油酸等營養物質無一幸存,可謂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
黃醫生建議,市民在平時烹調中應注意油溫不要過高,油炸、煎、熏烤等食物中也含有因高溫而產生的致癌物質,少吃為妙。
老鼠屎隨時傳播疾病
另外,對于酒樓不消毒餐具的做法,廣州市衛生監督所負責人明確表示,這種行為絕對不能容許,而用洗衣粉之類來洗餐具,對人體也有極大的潛在危險。
衛監所一名醫生告訴記者,用于清潔餐具類飲食器具的洗潔用品有嚴格的化學標準,用洗衣粉、碳酸鈉和漂白水洗餐具、如果沖洗不凈將會有化學物質殘留在上面,用這些餐具盛菜,菜肴會受到污染,吃下肚子輕則腹瀉,重則出現中毒癥狀。
對有酒樓餐具粘滿老鼠屎,傳染病科醫生表示憂慮:老鼠身上有多種細菌、病毒,不少會通過糞便傳染,糞便粘在餐具上若不徹底清洗,是無法祛除上面殘留的細菌、病毒的。它們一旦進入人體,后果不堪設想,而此前已有市民因感染鼠類細菌而嚴重腹瀉的病例。
第二篇:
天河區有關部門一早就派人到現場調查
兩江樓重慶火鍋店被查封
本報曝光天河東路兩江樓重慶火鍋“垃圾、菜及配料混雜堆放,火鍋湯有紙巾塑料袋照回收”等內幕后,引起了廣大市民和有關部門的關注。昨日上午,廣州市天河區衛生局和石牌工商所立即出動,對兩江樓重慶火鍋酒樓進行了徹查。由于火鍋店既沒有衛生許可證又沒有工商營業執照且衛生狀況不合格,有關部門當即查封該店并貼出取締告示。
昨日上午11時許,兩江樓重慶火鍋已經開門營業,店內員工一如既往地進行午飯前的準備,大門玻璃上還貼著一張招工啟事,顯然該店還蒙在鼓里。不過店內的服務員則時不時在門口張望,嘟囔著“平時中午人再少也有幾桌,不知今日為何這么少客。”
11時50分許,天河區衛生局來到現場調查。衛生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早天河區府辦看了《新快報》后,立即派我們來調查。不過來的時候酒樓還未開門,所以這個時候再來檢查。”
衛生局負責人調查后表示:“這家店此前曾提出過(衛生許可證)申請,但我們沒有讓它通過。因此現在這家店既沒有衛生許可證又沒有工商營業執照,現場6名工人全部未能出示健康證。
“剛才,我們到店內進行了細致的調查,發現店內衛生狀況確如貴報所描述的,我們還在飯店的廚房內發現了報道中提到的‘回收油’。這‘回收油’并不是放在油桶里,而是裝在一個不銹鋼桶里,足有大半桶之多。”一名執法人員說。
12時20分許,工作人員以該店違反衛生法規在店門貼上了封條,并貼出取締告示。
據石牌工商所陸所長表示,兩江樓重慶火鍋是今年3月份開業的,開張沒幾天,工商所就對其無證照經營提出了警告,并責令其停業整改。但“兩江樓”依然我行我素,工商執法人員走后又開張營業,工商部門近期對“兩江樓”進行了行政處罰,但直至昨天下午,該酒樓老板一直沒有露面。
第三篇
宗江酒樓生意大受影響
東山區衛生監督部門對其發出7點整改意見
昨日本報《無良酒樓黑幕大起底》一文刊出后,東山區的衛生監督部門立即派人到文中所提到的“宗江老川菜”酒樓進行檢查。在檢查中,工作人員從廚房內找到了四塊發霉的臘肉及八九瓶寫有色素字樣的罐子,并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意見。而記者昨日對該酒樓進行回訪時也發現,昨日店內生意明顯冷清了許多。
食客較往日明顯減少
中午12時許,本報記者一行4人來到了位于先烈中路的宗江老川菜酒樓。
記者看到,宗江老川菜酒樓內分為火鍋區和炒菜區及數十間雅座包房,可容納數百人同時進餐。雖然時近午飯時間,但酒樓內炒菜區的客人寥寥,只有五六桌人在吃飯,吃火鍋的食客更少,只有兩三桌。
店內的多名服務員告訴記者,昨日的生意確實沒有以往好,平日里都是人滿為患。
廚房內查出發霉臘肉
與此同時記者也看到,東山區衛生監督所的七八名工作人員正在對該店進行衛生檢查。記者看到,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的身前的桌子上堆滿了不少食物原料,其中有4塊通體黑色、外表長有厚厚白綠色霉斑的臘肉,桌子上還有八九罐寫有色素字樣的罐子。
據衛生監督所的工作人員介紹,此次他們檢查的重點是廚房采樣檢驗及檢查酒樓內從業人員是否有健康證,“罐子里裝的全部是色素,是香港產的,有幾罐還未開封,另外四塊是臘肉,外表已發霉”。該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會把這些物品帶回檢驗,在結果未出來前不方便透露詳細內容。
酒樓負責人:愿接受監督
對于宗江老川菜存在的衛生問題,該集團副總經理吳明福表示,昨日《新快報》出街后,酒樓不斷接到顧客的投訴電話,宗江集團在全國的其他連鎖店也接到不少咨詢電話,讓他們窮于應付。
吳經理表示,酒樓一向非常注重各方面的管理,但酒樓在衛生方面難免會有一些問題,因此也希望各界加強對酒樓的監督。“我們下一步將對酒樓的各方面進行整改,同時希望衛生部門蹲點監督。”
東山區衛生局提出的7點整改意見
廣州市東山區衛生局經檢查后,對宗江老川菜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意見,并限期在整改通知發出當日內完成,具體內容如下:
1.洗消間加設三臺蒸汽消毒碗柜,消毒池內的雜物要撤離。
2.廚房要大搞環境衛生,清掃地面,雪柜要生、熟食品分類存放。
3.完善除“四害”措施。定期噴灑藥物,廚房進出口要加防鼠閘,倉庫要定期清掃。
4.禁止使用人工合成色素加工食品。
5.腐敗變質的食品就地銷毀。
6.完善食品索證制度。采購食品要向供貨商索取產品有效衛生檢驗證書及廠家衛生許可證。
7.“三廢”處理須有完善記錄,去向明晰。
第四篇:
讀者熱議本報報道
網友狠批無良酒家
昨日,近百讀者紛紛致電本報,盛贊本報對無良商家黑幕的報道。此外,包括新浪、SOHU、網易等在內的全國各大知名網站紛紛在顯著位置轉載本報報道,各網站都有大批網友進行評論,紛紛指責酒樓罔顧食客健康。僅新浪網與本報合作的相關欄目內的評論就多達五六百條。
百余讀者贊本報為民請命
昨日一大早,熱心讀者陳先生就打來電話稱,《新快報》A1、A3的《無良酒樓黑幕大起底》做得好,“你們的報紙都被搶光了,我還是在遠一點的報攤上買到的。”他表示,該報道不僅揭發了酒樓不為人知的一面,還直接點出了酒樓的名字,“這樣才是負責的報紙,我們讀者就喜歡這樣的報道”。
讀者趙先生則稱,他也曾親身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一次我與朋友在環市路東某海鮮城吃飯時,點了魚池里唯一一條魚,后來魚端上飯桌后就覺得味道不對,“再一看,我們點的魚還在池里游呢!”
一位大學教師說:“貴報敢做敢為令人十分感動!”他同時提醒,記者臥底非常危險,要注意安全。
網友痛罵酒樓罔顧性命
除此之外,網友也在各大網站上紛紛留言,指責無良酒樓的不負責任。
210.21.122.*:狂吐……我在曝光的酒樓吃過,以后打死也不去吃了。
218.19.173.*:我們是廣州市天河棠下棠德花園的一個合法經營戶,因受廣州這種無照經營的影響,我們的正常經營都無任何保障,混亂的管理模式嚴重傷害了我們的積極性。這種管理滋生了無證經營的發展,廣州各項食品衛生都面臨嚴重考驗,這種情況的發展將會使我們迎來新一輪的SARS。
61.144.69.*:太恐怖了!原來我們每天吃的都是垃圾,哎,眼不見為凈!
218.19.62.*:我倒!經常在外面吃飯,中毒這么深,我還有救嗎?
但也有不少網友表現出對衛生常識的無知:IP地址為222.183.142.*的網友居然發表言論說“大驚小怪,有幾個酒樓不是這樣嘛?在我們重慶火鍋油都要回收的啊,要不然哪有這么好吃的火鍋喲”。
廣州市天河區衛生局彭興平副局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無良酒家漠視市民健康堅決取締
新快報訊 (記者 王華平 保羅)
本報昨日頭版及A3版大篇幅報道無良酒樓骯臟黑幕后,在廣大市民中產生了巨大反響,同時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天河區衛生監督所當天對報道中反映的天河東兩江樓重慶火鍋店進行檢查,并依法取締了該酒家。昨天,天河區衛生局彭興平副局長、天河區衛生監督所熊副所長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兩江樓”是“三無”單位
記者(以下簡稱記):請簡單介紹一下衛生部門對兩江樓重慶火鍋的檢查情況。
熊副所長:今天早上一大早,天河區區長和兩位主管的副區長就《新快報》報道天河東“兩江樓”事件當即作出了重要批示。天河區衛生監督所人員9時和11時許,兩次在對該酒店檢查時發現,該酒樓沒有辦理工商執照、衛生許可證、環保許可證等相關證件,現場的6名工作人員都不能出示健康證,屬于“三無”經營單位。檢查人員在檢查中,《新快報》所說的回收火鍋油的一桶紅油也看到了,而且該酒家的衛生狀況也相當差,工作人員拍了照并進行了取證。
記:對于一個這樣的酒樓,衛生監督所是怎樣處理的?
彭副局長:我們監督所于上午9時已經對該酒樓依法進行了取締,為了防止其繼續營業,上午11時、下午2時、3時多次派人前往檢查,同時在該酒樓的大門玻璃上粘上處理公告,告誡市民不要去該酒樓消費。與此同時,衛生部門還多次與該酒營經營者聯系,但經營者始終沒有接電話。下一步,衛生部門將就該酒樓內的相關原料及油品進行檢測,如果對消費者造成了傷害,將對其進行罰款處理。
高溫消毒難除老油危害
記:該酒樓是何時開始營業的,為什么一直在無牌無照的情況下經營?
彭副局長:該酒樓是去年12月20日開始營業的,并向衛生監督所遞交了申請衛生許可證的報告,但經衛生人員檢查中發現,其衛生不達標并要求其整改,后來又因該酒樓樓上的60多戶居民聯名反映其油煙污染嚴重,所以衛生部門沒有向其頌發衛生許可證。
記:有行內人士說,川菜火鍋都要使用回收的火鍋油,也就是“老油”,這樣才更具味道,包括一些正規的酒店也有這一現象。請問這種做法合法嗎?
彭副局長:從現在市面對來說,也有這種傳說。我們都知道一個火鍋中全是油,如果按市面上來說至少要10-20元,而一個火鍋鍋底才賣20-30元,這是不能賺錢的。但不管有什么理由,這種酒家的這一行為是不衛生的,更是不合法的。
記:對于一些人所說,回收后的火鍋油都是經過高溫殺毒后,才再次使用的。你認為這樣就健康嗎?
熊副所長:那肯定是污染的,也是消費者不能接受的,更是不符合《衛生法》的。大家都知道,在那些食剩的火鍋中、菜盤中,都有很多客人的唾液,甚至還有諸如《新快報》記者臥底發現的塑料袋、筷子、紙巾等物,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難道這也算是“健康飲食”?同時,就算是經過高溫消毒,那只是對一些常規的細菌及微生物有一些作用,而對于一個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就很難起到作用,這種做法必將對人體產生危害。
這些行為完全漠視生命健康
記:不良商家如此經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彭副局長:這主要與個別不法經營者為盡量牟取暴利有關。為此,天河區衛生局及衛生監督所將對轄區內所有的飲食業加強管理和監督,對飲食從業人員定期加強培訓和宣傳,同時加大對“三無”食店、酒家及一些違規經營者的整治打擊力度,對一些屢教不改、頑固不化的要從重從嚴從快處理。同時加強新聞媒體的宣傳,讓市民多了解飲食衛生方面的知識。
記:天河區還存在類似酒家嗎?今后有什么打算?
彭副局長:區內或多或少還有這些情況。衛生部門對于無證照經營和無證上崗人員的酒家,第一,將對經營者加強宣傳教育;第二對存在的這種現象,責令其立即停止經營;第三,如果其完全沒有辦證,將聯合城管、工商等部門對其聯合進行取締;第四,對出租屋主要求其立即與經營者中止出租合同。這些行為,是完全漠視人們的生命健康、完全漠視衛生法的,是與構建和諧廣州不相協調的。同時,對新快報記者艱苦細致的臥底調查表示欽佩,對《新快報》的報道及監督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