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是和諧的前提和基礎。構建和諧社會,必須保持廣大農村的平安、穩定、有序。伴隨青島西海岸的開發熱潮,膠南市以構筑農村社會治安防線,打造西海岸和諧新農村為切入點,向“全國最安全城市”的目標發起了沖刺。今年1—5月,該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發案率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18.6%和12%,人民群
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上升到95%以上。 聘任村綜治辦主任開先河
在膠南市隱珠鎮大荒村,上任不久的村綜治辦主任馮可平興沖沖地告訴記者:“通過群防群治,我們村刑事、治安案件和上訪案件均為零,鄰里之間也更加和睦了。”
采訪中我們獲悉,在膠南,想當一名村綜治辦主任并不容易,首先要過“三關”,即考察關、競聘關和培訓關。每一名村綜治辦主任都要先經過村、鎮兩級考察,被確定符合條件后才能參加競爭考聘,被聘任后還要先經過培訓才能正式上崗。
被聘任的村綜治辦主任承擔著包括確保治安穩定、調解糾紛等在內的八項工作職責,工作上還必須達到“五個零指標”(村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民轉刑”案件、越級信訪案件和“法輪功”等邪教組織非法活動為零)。
談起實行農村綜治辦主任聘任制的初衷,膠南市政法委一名負責同志告訴我們,農村稅費改革以后,農村綜治組織形同虛設。膠南市借鑒農村黨支部書記等三職干部管理改革的成功經驗,公開招聘村綜治辦主任,工資由鎮財政統一支付,建立了村級綜治組織職業化工作新機制。據了解,該市這一做法在省內尚屬首家。
村村都有“派出所”
“現在派出所的民警就是好,戶口、身份證他們都能代捎代辦,就跟我們村里有了派出所一樣。”日前,膠南市張家樓鎮村民王連山拿到了民警送上家門的身份證,高興得合不攏嘴。
該鎮派出所所長周升東告訴記者:“2004年我們所在膠南最先開始試點‘巡勤警務’,到目前為止,我們所民警已經為群眾代捎代辦戶口2000多份,代辦身份證400多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3人,救助群眾70多人次。”
膠南市按照“警力下沉、警務前移”的戰略,從2004年開始改革派出所警務運行模式,推行“巡勤警務”。每5至8個村設一處巡勤警務區,在中心村設立“巡勤警務工作站”,全市共設立警務工作站93個。巡勤民警、戶籍民警及聯防隊員組成“巡勤警務”組織,配備車輛、電腦、照相機、必備警械等裝備,到各“站”巡回辦公,為群眾提供日常的報警、咨詢、求助、調解等服務,被村民們稱為“群眾家門口的派出所”。
把第一時間交給群眾
今年2月,膠南市靈山衛鎮的一家玩具公司的投資人拖欠工人工資11萬多元,近300名工人鬧著要上訪。靈山衛鎮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了解情況后,及時組織信訪辦等單位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進駐工廠,安撫工人情緒,最后以變賣設備、材料的方式為全部職工發放了工資,并積極為他們介紹新工作。職工們對處理結果十分滿意,一起大規模群體上訪事件就這樣被消除在萌芽狀態。
為進一步促進平安建設,膠南市在各鎮(街道辦事處)普遍設立了“兩個中心”:一是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一是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融綜治辦、司法所、信訪辦、派出所“四位一體”,對重大、疑難糾紛和信訪問題進行聯合調處,在第一時間解決單個部門難以解決的問題。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由計生、經貿等六個涉及行政許可事務的單位組成,負責審批、審核、為民代辦、協辦行政許可事項以及工作咨詢等。
現在,“兩個中心”已經成為膠南市各級干部與群眾溝通的橋梁與紐帶。
本報記者韓軍營通訊員齊林新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