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巨浪2”型彈道導彈,顯示出中國對美日的威脅層次已由戰術層次上升到戰略層次,對區域的警告上升到對美國的警告--平可夫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日本《讀賣新聞》日前引述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海軍一艘核潛艇于16日晚在黃海成功發射了一枚“巨浪2”改進型潛射彈道導彈,成功擊中新疆內陸沙漠中的目標
。外界還猜測,發射載體極有可能是中國新型的“094”型核動力潛艇。如果屬實,這不僅標志著中國大陸可能已擁有更強大的核反擊能力,而且研發核動力潛艇的能力也大有飛越。
“巨浪2”型導彈性能先進
早在200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評估認為,中國正在研發“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該導彈是“東風-31”導彈的改良型。它曾于之前進行了從潛艇管模擬發射導彈的試驗。“巨浪2”原型彈只能打8600公里,攜帶3至4枚2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先后經過兩次比較大的改進,帶的彈頭越來越多,打得也越來越遠。有了這種導彈,中國的導彈核潛艇就可以在遠離敵方海岸的深海展開攻擊,而不必擔心對方反潛力量的牽制。
成功試射改良后的“巨浪2”型導彈,還意味著中國已完全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即有能力在承受敵軍第一次打擊后,由潛艇發動第二波核反擊。美國重要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廖文中表示,“巨浪2”型使用電羅經、慣性和GPS三種導引方式,再由內建計算機進行整合,強大的定位、導引功能遠超過前一代“巨浪1”型。美軍唯一的反制方式只有空中和水面的反潛巡邏,但發現的機率只有2%。臺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稱,解放軍具備以核武攻擊美國本土的能力,就會讓美國考慮介入臺海時猶豫不決。而日本軍事專家平松茂雄教授指出,從這次試射可以看出,中國的彈道導彈開發有很大進步。
“094”型戰略核潛艇受矚目
此次,日方消息并未提及是何種核動力潛艇擔當試射重任,但據美國《華盛頓時報》稱,這次發射“巨浪2”型導彈的是中國自行研制的“094”型戰略核潛艇。這艘新型核潛艇于去年7月下水測試,至今一直處在服役前的準備階段。在未來半年內正式服役后,將成為中國海軍第一艘配備“巨浪2”型導彈的潛艇。
美國專家分析認為,中國潛艇的發展進度“令人震驚”,將使美國協防臺灣變得更加困難。中國大陸目前公開的核潛艇主要是“091”型和“092”型,前者只能發射魚雷和近距離反艦導彈,威懾能力有限;后者因能發射射程2000公里的“巨浪1”型導彈,具備一定程度的威懾能力,但象征性仍大于實質意義。“巨浪2”型導彈射程則達8000多公里,意味著它的彈體和彈徑比“巨浪1”型大很多,也就不可能經由“092”型發射。美國國防部曾透露,中國軍方已建成“094”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并且是雙殼體潛艇,可配備12至16個垂直的彈道導彈發射筒。
“導彈試射”意義非同尋常
針對有關報道,臺“國防部”官員稱,大陸試射彈道導彈,一向受到美國和日本密切關注,動用所有情報手段,包括人造衛星、遠程雷達、電子偵測、間諜船等。美日2001年就已經確認中國將進行新型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射試驗。
去年12月,美國的媒體引述美軍一名官員的話說,美國方面偵察到中國海軍已建成一艘可發射洲際導彈的新型核潛艇。而日本的NHK則稱,美軍早在本月14日就掌握解放軍要試射導彈的信息,位于沖繩的美軍基地的一級導彈發射偵察機RC135已全程監控解放軍這次導彈試射。
美日高度重視此次試射,就在于導彈試射的意義非同尋常。有分析認為,若將射程8000至1.4萬公里的“巨浪2”改良型導彈配置在解放軍新一代核潛艇上,中國大陸可在自己領海內發射洲際導彈,屆時整個美國都會在導彈射程圍內。
中國核潛艇曾讓美國人卻步
中國核潛艇有著輝煌紀錄,包括打破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保持的水下自給84天的潛航紀錄。而在1996年臺海危機時,美國派出航母戰斗群逼近臺灣海峽,其間中國2艘突然在美軍偵測儀上失去蹤影的核動力潛艇,成功逼迫美軍即時后撤200海里。
加拿大漢和評論代總編平可夫認為,發射“巨浪2”型彈道導彈,顯示出中國對美日的威脅層次已由戰術層次上升到戰略層次,對區域的警告上升到對美國的警告,中國對新潛艇和新導彈的技術整合能力已達到實戰要求。研究歐洲和中國戰略和軍事的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歐洲文獻中心主任楊達說,如果消息屬實,這不但令中國在核反擊上擁有更大阻嚇力,也是中國走向大國的標志。(本報特約撰稿
陸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