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韓語、韓國小吃、韓國服飾———作為一個沿海開放城市,加之緊鄰的地理優勢,眼下的青島,吸引了五萬韓國公民在青島定居。加之韓劇和韓潮流行風越吹越猛,如今在島城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韓流”的蹤跡。
韓語培訓異常“火”
 
; 如果問在青島的外語培訓行業,除了英語,哪個語種最紅火?答案十有八九是韓語。
在媒體工作的姜女士,學習韓國語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姜女士說:“有一段時間,我天天上網看韓劇,特別上癮,索性去學習韓國語了。”姜女士說,在她所在的學習班里,因為喜歡看韓劇而前去學韓語的人可不少,其中以年輕女性為主。
“現在在青島經商的韓國商人特別多,韓國企業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曾經在求實學院學習韓國語的于小姐說,中專畢業后,她就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學習韓語,現在已經能應付日常的對話。憑借著語言優勢,于小姐現在在一家韓國服裝企業里做文秘工作,收入不低。“學習韓語的人,一般都是看準了青島韓企多、工作機會多的前景。”
一位在某進修學院教韓語的金老師告訴記者,時下島城開設韓語課程的學校、進修學院、語言學校,加起來要有近五十所,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規模的家教式的韓語培訓人員在經營這項生意。伴隨著學員、培訓機構的增多,各種韓國語考試也越來越多地引進到了青島,比如商務韓語考試、KLPT、韓語自學考試等。
韓國時尚備受追捧
在香港中路JUSCO地下通道的影音店鋪外,韓劇的大幅海報總被張貼在最顯眼的位置,上百元一套的韓國劇集,仍不乏學生族地追捧。
“最初看的是《天橋風云》,再后來是《夏娃的誘惑》、《浪漫滿屋》、《藍色生死戀》、《冬日戀歌》,現在看的是《巴黎戀人》。總之,知道的劇集,電視上不演的就花錢租或者買。”說起韓劇,青島大學的劉小姐就來了興致,說了一堆韓劇的名字。劉小姐說,學校里面的韓國留學生很多,和中國學生關系都不錯,起初是看他們買的VCD,后來自己就迷上了。劉小姐告訴記者,現在韓劇在年輕人中很有市場。
“韓劇里剛出現的超短款上衣,現在已經穿在了中學生的身上了。”在中山商城的一家小店鋪里,正在選衣服的“哈韓”一族———旅游學校的鄒同學說,她平時最喜歡去小店搜羅韓國的服飾和小飾品。小鄒說,現在的小店動不動就打出“韓國”招牌,真能吸引不少客人。店主也表示,現在銷售最好的就是韓版的衣服,很多客戶都是中學生、大學生。
除了韓劇和韓國服飾,如今的韓國食品也是無孔不入,從上檔次的韓國酒店到街頭炒年糕的小攤子,都備受食客歡迎。與飲食一樣受追捧的還有韓國的化妝品、發型、寫真集等等。
追“韓流”也有誤區
“我要整出張娜拉的酒窩。”“我想整得和宋惠喬差不多。”近來,在島城各大醫院美容中心前來咨詢的年輕女士中,許多人會向醫生提出諸如此類的要求。市立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王文革向記者介紹,現在一個月最多的時候都能接待七八十個前來要求整容的中小學生。這些“娃娃軍”最大的不過16歲,最小的才6歲。他們多是要求割雙眼皮、隆鼻子、人造酒窩等等。而在這些小的整容者中,不乏希望整成明星的樣子。“在韓國,中學生整容很平常,我們為什么不能整。”一位13歲的女生這樣表示。
“現在的女生越來越暴力了,學什么野蠻女友。”說起“哈韓”,大三男生王磊第一個反應就是“野蠻女友”。一些韓劇中“野蠻女”特質被一些“時尚女孩”活學活用。“她們不學內在的內涵,偏偏學些外在的囂張。”王磊認為,現在一些不夠成熟的年輕人,盲目“哈韓”的行為并不健康。記者
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