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審計有什么問題” 記者追問審計“清單”所列審計對象,有的單位積極整改有的單位敷衍推脫
在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關于200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的當天,新華社報道了部分審計對象
的反應。連日來,記者進行了后續追蹤采訪。 華融公司已追究33人
問題:審計報告中提到華融、長城、東方和信達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存在一些違法違規和經營管理不規范的問題”。
回應:華融公司負責人表示,將對審計中查出的內部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認真整改,舉一反三,進一步提高內控管理水平和有效處置不良資產的能力。華融公司稱,截至目前,已對33人進行了責任追究。
空管局進行財務整頓
問題:審計報告中提到“2003年,民航總局所屬空中交通管理局為回避審批,假借所辦公司的名義,挪用資金2.1億元購買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銀通大廈,然后又以年租金1350萬元向該公司‘租賃’此大廈作為辦公樓。”
回應:民航總局空管局黨委書記茅順平表示,此事教訓深刻,分析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局部利益、小團體利益意識嚴重。空管局已展開了全面的財務整頓,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自查自糾。
科技部收回違規資金
問題:審計報告指出,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45個下屬單位,并延伸到其他9個科研單位的科技經費管理使用中存在著兩大問題,即“較為突出”的轉移和擠占挪用科技經費問題。
回應:科技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科技部在審計過程中,就針對審計查處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督促下屬單位收回違規投入公司的資金800萬元。中科院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大多數問題已經得到糾正,還有些問題已經采取了限期整改的措施。
神華集團誰都“不知道”
問題:審計報告說:“1998年至2002年4月,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所屬國華電力公司將退役發電機組無償交給其多經企業北京華明熱電工程公司經營,并納入主業生產計劃上網發電,擠占主業盈利空間。華明熱電工程公司獲利8825萬元,并用其中的4092萬元為國華電力公司中上層干部購置商品房。”
回應:在報告公布的當天,國華電力有關負責人就對記者表示:“不知道審計有什么問題”。30日下午,記者最后找到神華集團公司辦公廳有關負責人,這位負責人回答記者的采訪請求說:這事兒我也不知道怎么弄合適。我也不好說什么。
體育總局和教育部仍在“研究”中
問題:審計中查出國家體育總局在體育彩票管理中的問題和18所高校違規收費等問題。
回應:體育總局有關人士在28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在研究”;30日,記者再次采訪,答復仍是“還在繼續深入研究之中。”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的回答與28日的回答一樣:仍在抓緊研究之中。
國家旅游局拒絕記者采訪
問題:審計“清單”中舉出國家旅游局“化整為零”在河北涿州違規建設旅游干部管理學院分院和后勤基地問題。
回應:國家旅游局有關人員28日回答記者:“今天暫不答復,以后可能會有答復。”30日,記者再次通過電話進行采訪。在撥打旅游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電話無人接聽后,記者輾轉聯系到該發言人的秘書,要求與新聞發言人取得聯系。秘書斷然拒絕了記者的要求。下午,記者終于打通國家旅游局發言人的電話,該發言人讓記者17點與之聯系。17點后,記者多次撥打其辦公電話和手機,直至18點以后,始終無人接聽。據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