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昨日從“秦始皇兵馬俑全國巡回展青島展”的發布會上獲悉,出自秦始皇兵馬俑坑和秦始皇陵園的85件文物珍
品已確定于8月5日在青島博物館出展,青島將是此次“秦兵馬”全國巡回展所到達的第20站,第19座城市。
昨天的發布會上,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副館長、此次巡展的一位策展人特別渲染了秦始皇與青島的特殊淵源:“秦始皇統一六國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為求得長生不老,曾帶領兵馬,五度巡游,其中有兩次至青島瑯琊臺。”他戲稱,這次巡展可以看作是秦兵的第三次東臨巡游。這一淵源使青島毫無疑問地成為此次巡展中的重要一站。
秦始皇兵馬俑被喻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人類文化遺產、20世紀最偉大最壯觀的考古發現。此次展覽的85件精品將分布在兩大展區,第一展區展示秦兵馬俑出土的陶質兵俑,有17件與真人大小相等的兵馬俑,包括將軍俑、軍吏俑、鎧甲俑、戰袍俑等不同級別的兵俑以及立射、跪射、御手、騎兵、百戲等不同動作的兵俑。其中面目俊秀、姿態別致的百戲俑可以看作是秦代宮廷文化的真實寫照。
第二展區主要展示秦陵出土文物和兵馬俑坑出土的青銅兵器和一些建筑構件。包括青銅大鼎、跽坐俑,各式鐵式工具、鐵刑具、陶質生活器皿及瓦當、水管道等,其中造型精致、體量龐大、紋質優美的青銅鼎有“秦陵第一鼎”之稱。這些典型文物反映了秦始皇陵及其它陪葬坑、陪葬墓、石料加工場等遺址的概況。(李魏)
看點一:4件仿制品不可小覷
彩繪銅車馬擁有3000多個零部件曾是秦始皇的鑾駕,自其1974年出土之日起,就從未離開過原地,更不曾拆裝。
木戰車這件2000多年前的木制品,當年又遭遇項羽大火焚燒,車輪車廂已近朽毀,所以現在的木戰車已是根據遺跡的復原之作。
陶馬出土體量最為龐大的陶制品,因為運輸難度,同樣也采用復制品。
銅戈它證明,兩千多年前人們已經使用標準化工藝,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而且鉻化合物的氧化層,起到了良好的防銹作用,使2000多年前的銅兵器依舊光亮如新,鋒利無比。這項技術在歐洲則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德國。看點二:投保金額近1個億
據透露,此次出展的85件展品總投保金額近一億元人民幣,而主辦方則表示,投保的金額所反映的并非這些文物的實際價值,因為這些文物均屬于國寶級的珍品,它們應當是無價之寶。據說,當初就曾有國外出資人欲以1億美元的價格購買其中的部分文物。
而另據悉,因為文物的價值連城,使得它們在裝箱運輸過程中都要受到特別的防護。此前武漢博物館曾經封館三天,用以打包,并在運輸時規定貨車的時速不得超過60公里。此次青島市博物館更是采取了人防、技防、消防等多項措失,并對館內監控系統進行改造,實行24小時全方位的監控。看點三:近距離欣賞兵馬俑
近幾年間,秦始皇陵墓的周邊開掘又取得了怎樣的新進展?據悉此次,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還將特別為青島展帶來兩件神秘珍品,它們均是新近出土的秦陵珍貴文物。但是主辦方暫時還不愿透露這兩件神秘文物的身份。
8月5日,在青島市博物館,青島人終于可以近距離地觸摸歷史,貼近謎底,甚至親口叫出兩千多年前的那些鐫刻在兵馬俑上的制造者的名字。
周光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