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與法律、權重股股改方案、半年報業績、QDII、權證、資金等因素將決定下半年股市的向
莊睿弘
昨日是上半年最后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再次失守1100點大關。半年以來,上證指從1260點開盤,最高1328點,最低998點,昨收于1080點,半年來下跌14.
65%。滬深兩市總市值從年初的39569億元縮水到昨日的33544億元,流通市值從11004億元縮水到昨日的9345億元。
2005年股市已走過半程,下半年股市何去何從,本報特地采訪了一些專業機構和市場人士,從六個方面闡述未來將影響股市的因素。
權重股股改成風向標
股市的走向歷來往往是由一批權重股決定的,包括擊穿1000點整數關口這種關鍵走勢,也是發端于寶鋼股份、長江電力等指標股的大幅殺跌。
長江證券研究報告認為,以基金為主的機構投資者采取了集中投資策略,形成了以寶鋼、長電等一線藍籌股為主的戰略核心資產,及以貴州茅臺等二線藍籌為主的戰術核心資產。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這些股票的股改方案將影響機構的動向,從而決定整個股市的走向。而第二批試點中,恰好包括了寶鋼股份、長江電力和中化國際等央企,還涉及到復雜的權證方案,使市場參與者的解讀存在障礙,從而徘徊不定、謹慎觀望,成為股市這些天震蕩下跌的重要原因。如果這些權重股股改中,投資者獲得較高對價,將能有效攤低持股成本,一定程度彌補投資者過去的投資損失,提高市場信心,有助于股市長期走好。
QDII對市場心理影響較大
今日是香港回歸紀念日,市場早就流傳“管理層允許保險資金成為QDII”,“北水南調”助港股,將為回歸獻禮。此前,保監會網站上也曾出現相關政策,但相關網頁卻在短時間內被撤掉,被市場人士解讀為,反映了管理層的矛盾心態,既要推行QDII,又怕對A股造成不良影響。海通證券港股分析師認為,放行保險資金QDII的心理影響大于實際影響。
保險資金投資港股的資金可能與投資A股的資金無關聯,總量上可能開始僅有幾十億元,主要來自保險公司以外匯注冊的資本金。保險資金投資海外股市,有助于鎖定分享世界經濟增長的成果,但以估值水平而論,港股不一定比A股更有吸引力。港股的優勢在于不收股息稅等,主要劣勢在于A股股改的對價補償問題。如果補償得當,還是部分A股估值較有吸引力。
“新老劃斷日是股市轉折時”
由于股改,IPO及再融資都停頓了。而發行新股“新老劃斷”問題,被一些機構認為是股改乃至股市走向的關鍵。
宣布股權分置試點之前,寶鋼巨額增發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使股市屢創新低。在股改進行的時候,估值體系混亂,一旦發行全流通新股,特別是優質央企,市場資金自然會拋出老股,去吸納那些沒有“股改不確定因素”的股票。
中信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新老劃斷日是股市轉折時”,現階段無法確定A股含多少權,而“新老劃斷”又將產生巨大股價牽引壓力,A股市場估值回歸的進程將大大加快。同時,由于盈利預期并不樂觀,A股市場可能進一步下挫。“新老劃斷”后,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將徹底消除,股價結構重構基本完成,創新環境大大改善,優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代表性大大增強,基礎性制度建設成效將逐漸顯現,使中國證券市場迎來重要的轉折點。
權證將是“雙刃劍”
權證也因股改匆匆“降生”到A股市場。市場人士認為,權證將帶來做空機制、套期保值機制,提供久違的風險對沖工具,使金融體系更加完善。
同時,由于其杠桿效應,給冒險家提供了樂園,也給部分不具備權證知識的投資者帶來了風險。按照海外市場的經驗,散戶多進行權證及ETF的投資,直接買賣股票的比例較少,這種情況也可能成為A股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聯合證券研究報告認為,權證將是“雙刃劍”,一方面為券商帶來承銷收入等好處,利于市場發展;另一方面,無論是備兌權證還是股本權證,如果以股票結算,都將增加股票流通量,產生除權效應導致股價下跌,對個股和市場造成極大壓力,應該予以限制。權證類股改方案都可以換算成用送股表示的對價幅度,投資者可以根據對價幅度、權證具體條款和公司基本面等,做出投資決策。
兩法修改決定資金流向
股票要漲,沒有資金買入不行。目前市場人士最企盼的資金來源,無非是銀行資金、國企資金、上市公司資金及游資。而這幾方面多涉及政策動向,特別是《證券法》、《公司法》的修改。
一旦兩法修改,能使銀行資金和國企資金入市,就產生“5·19行情”啟動時的局面。如果《公司法》突破了回購股票必須注銷的規定,允許上市公司擁有庫藏股,那么雖然目前上市公司多有圈錢沖動,但是仍有動力回購,自炒股票,從而帶來整個市場的活躍。那樣,上市公司將成最大“莊家”,股價很難跌得很低。
目前,許多游資仍滯留于房市,如果政策面對房價進一步擠壓,那么游資很可能回流股市,對其繁榮和活躍,產生積極作用。
中報業績預示行業股走向
目前,許多機構認為,股改完成后,價值投資將重新引領后市。于是,即將公布的上市公司中報業績成為焦點之一。
各機構對于整體經濟運行的方向充滿了爭議。唱空者以外資機構居多,認為未來經濟成長軌跡呈急速回落和衰退之勢。最具代表性的是里昂證券(中國在2007年正式進入衰退期,GDP增長率在4%以上)與光大證券(中國在2007年重新進入通縮);而唱多者主要是政府部門以及國內券商,如央行在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樂觀地認為,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
中金研究報告認為,大宗商品價格將有30%的下降空間,時間可能持續2年;石化產品、鋼、銅鋁等產品價格開始下降,相關公司業績可能受拖累;水泥、電解鋁的利潤空間已到谷底,可能回升;轎車行業銷售出現恢復性上漲;零售業可能受惠于自身增長與全流通帶來的行業整合機會。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