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產業發展論壇———CEF主題峰會上,中國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在回顧了國際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歷程及技術變革的特點后認為,新技術的變革正為電子信息產業帶來一場新的發展機遇。中國企業必須抓住這一機遇,進一步做大做強。
婁勤儉指出,改
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到2004年底,電子信息全行業銷售收入已達到26500億元,規模居世界前列,形成了從元器件到整機、上下游相互配套的完整的產業體系;很多大型企業像海爾、海信以及TCL、上廣電、長虹、康佳等都是從消費電子行業起步,逐步成長起來。與此同時,我國企業的核心技術取得新的突破,產品結構升級加快,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
婁勤儉認為,盡管我們已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消費電子行業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如核心技術還相對缺乏,技術創新的水平還有一些差距,跨國經營的意識和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我們首先要加強技術創新,尤其要加強數字技術在消費領域的推廣應用,培育新的增長點。
其次,要加大扶持力度,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政府將引導和鼓勵企業在研發能力、跨國經營、資本運作等方面下工夫,協調扶持政策,為企業成長壯大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企業則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建設與國際接軌、科學先進的企業管理機制,建立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業務流程,按照國際標準開展經營活動。
第三,要抓住當前國際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加強國際合作,繼續為外商投資和產業轉移創造良好環境,在技術、標準等方面加強與跨國公司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消費電子行業間的國際合作和貿易發展。
婁勤儉在演講中說,青島是消費電子產品主要的制造基地之一,匯集了海爾、海信、澳柯瑪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在青島舉辦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為國際消費電子同行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合作平臺。他說,中國消費電子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數字電視的發展以及3C融合趨勢步伐加快,新技術產品的更新換代以及2008年北京數字奧運建設將為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中國的消費電子行業發展需要世界,世界的消費電子行業發展同樣需要中國。本報記者劉錕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