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醫療廢物處置遇困每天流失5噸醫療廢物]()
在個別醫院的醫療廢物桶里,竟然找不到一次性輸液器等可回收的醫療廢物。 鄭州晚報記者 盧曙光
 
;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核心提示:2004年,鄭州市市長王文超簽署第138號鄭州市人民政府令,實施《鄭州市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辦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鄭州市對危險廢物要求進行集中處置。2004年11月26號,鄭州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在新鄭市的郭店鄉正式投入運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項充分為公眾利益著想的好事并沒有立即得到全部醫療機構的理解和支持。
1月29日,《鄭州晚報》獨家責任刊發《鄭州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遇困》調查報告,在經過長時間調查后記者發現,一些醫院仍將醫療垃圾向外出售,從而導致鄭州一天只能處置兩三噸,引起了省長李成玉的重視,并作出批示。幾個月過去了,鄭州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的現狀如何呢?為此,《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對此進行了回訪
。
名醫院私自販賣曝露的漏洞
6月29日上午11時,鄭州市某醫院負責看守醫療垃圾的李師傅站在醫院堆放垃圾的室內,對幾個醫療垃圾專用的桶進行封蓋,再過10分鐘,鄭州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專門的醫療垃圾清運車就要來了。
“每天一趟,很準時。”李師傅說。李師傅的工作主要是把醫療垃圾放入到專門的垃圾箱內,垃圾箱是負責鄭州市醫療垃圾集中處置中心專門制作的,封閉性很好,在箱子外邊,根本就聞不到異味。
“現在我不用親自接觸這些垃圾,以前都是我們自己焚燒,現在都是直接把垃圾放到垃圾桶內,這些東西有毒,不過現在安全多了。”對比目前的工作,李師傅很是滿意。
6月28日下午,患者劉先生在鄭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打出的住院收據上,第一項就是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費,對于該項收費,劉先生并沒有表示出異議。
按照鄭州市政府要求,2004年年底前,鄭州屬地包含市區及縣(市)城區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應達到100%。
但是在2005年5月19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私自販賣醫療垃圾被二七區環保局查獲。6月29日,河南省衛生廳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療廢物流失案件查處情況進行通報,責令該院立即進行整改;同時給予該院全省通報批評,并罰款5000元。
此事件所曝露的問題引起了我們的關注,鄭州醫療廢物真的全部進行集中處置了嗎?
鄭州一天流失5噸醫療廢物
“按照每張床位日產生垃圾量0.5公斤的國內通行做法,我們就是采用最低的0.4公斤,鄭州市醫院的日產垃圾量也應該在12噸左右,如果再算上門診上的垃圾,小診所的垃圾,鄭州屬地的醫療機構日產醫療垃圾量我們目前即使按照保守估計,也應當在13噸以上,可是,我們目前的醫療廢物回收的量只有8噸左右,這中間差距很大。”鄭州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鄭州市衛生局的工作人員也向《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證實,目前,鄭州市屬地管理的醫院共有床位29442張。照此數據推算,鄭州日產醫療垃圾應在14.7噸——11.7噸,來自鄭州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數據表明,其目前每天最多才能開爐8個小時,日焚燒垃圾量在7噸左右。很明顯,保守估計每天在理論上就有5噸的醫療垃圾流失。
“現在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在量的計算上達到了90%左右,但是在醫療機構和集中處置中心進行醫療垃圾簽約的數目上,尚不到80%。”7月1日下午,鄭州市危險廢物和輻射環境監督管理中心主任張紹軍說。據他介紹,200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鄭州市就有醫療機構315家、醫療診所618家。目前,河南省會各級醫療機構和鄭州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簽訂合同已經基本完畢。
張紹軍認為,對比沈陽市的統計來看,鄭州市區的醫療廢物應該在10噸到12噸之間,但是這個量在現實中并沒有得到實現,主要原因還是可能個別人未能充分認識到醫療廢物的危險性,偷偷地采用別的渠道對醫療廢物進行了消化處理。
那么,這5噸醫療垃圾跑到哪兒去了呢?
被回收醫療垃圾中的貓膩
6月29日9時,悶熱。
按照約定的時間,記者在位于汝河路上的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門口等候。經過近一個小時的等候后,10時,鄭州翰洋天辰危險廢物處置有限公司的車來到醫院門口。這趟車除了車長趙云洋外,還有一個搬運工李光。
10點33分,車來到空軍460醫院,卸下5個空桶后,又裝上了裝滿醫療廢物的5個垃圾桶,每只桶的核重是35公斤。
10點40分,鄭州市中醫院5桶。
10點56分,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3桶。
11點10分,河南電力醫院3桶。
11點26分,河南省婦幼保健院8桶。
11點43分,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2桶。
如果算上來的時候骨科醫院的2桶,今天小趙他們共收收了
23桶醫療廢物。下午,他們還要到另外的醫院去收取。這樣,公司的7輛車每天兩次基本上可以保證每個醫院不存放醫療垃圾。
12時40分,車回到了位于新鄭郭店的廠區。在四樓的倒料室,從電梯里運送上來的垃圾箱被工人放到翻轉設備上,記者從已經倒出來的垃圾看到,垃圾大多是針劑的玻璃瓶,藥棉、紗布等,對于醫療拉中常見的一次性輸液管,橡膠手套等記者并沒有看到。廠里值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來講,醫療廢物可燃的垃圾多,但我們收的垃圾可燃的東西不多,垃圾倒進爐子里面,爐內溫度很快就降低了,這說明垃圾的成分有問題,肯定是不可燃燒的碎小的玻璃瓶多,可燃燒的輸液管等塑料、橡膠制品少。
該中心的工作人員證實,醫療垃圾中應有的諸如一次性的塑料吊管在回收處置中很少見到。但這是不是理論和現實中所差距的5萬噸垃圾呢?
6月28日下午,在某家大醫院的醫療廢物存放處的門前,當記者表示想收購一次性輸液管等醫療廢物時,負責看管這些垃圾的一位師傅表示:“現在不行,查的正嚴。過一段時間你再來吧!”這位師傅說,以往我們都會把一次性輸液管、橡膠手套等東西專門撿出來,有人專門來收購。
鄭州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的負責人稱,
在省會的大型醫療機構中,如今只有一家醫院沒有納入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郊縣的也只有新鄭、中牟、新密三地沒有簽訂醫療垃圾集中處置協議。“即使把這些地方醫療廢物的量排除在外,理論和現實差距也不會齊平,最少還有兩萬噸的差距。”
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在個別醫院的醫療廢物桶里,竟然找不到一次性輸液器等可回收的醫療廢物。還有的醫院,醫療廢物逐月減少。
流失暗藏下的悖論
“我們以前都是自己焚燒這些東西,賣醫療垃圾這是公開的秘密,畢竟有很多東西還可以回收再利用。以往我們每月的醫療垃圾還可以賣點錢,這些錢不但可以裹住雇傭人員的工資、設備運轉的費用,還可以略有節余。但是現在好了,政府不但不讓這樣做,還要求我們把這些東西交到一家公司,還要按照床位數和門診量交錢,我們還要負擔負責看管醫療垃圾雇傭人員的工資,這不是太公平。”7月1日上午,鄭州市一家醫院負責后勤工作的同志私下告訴記者,他不愿意透漏姓名。
依照這位領導人的說法,
醫療垃圾集中處置過程中,醫院是吃了大虧的,他們不愿意無償轉移這些廢物。果真如此吧?對于這個問題,鄭州市物價局收費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費用是由醫院直接向患者在診治中加收,醫院不存在“賠本”問題。
根據鄭州市物價局對《關于醫療廢物處置費收取標準的批復》(鄭價費[2004]),醫院按照實際住院病人收費,每床位每日加收醫療廢物處置費2元,門診每人次加收醫療處置費0.1元。看來,“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醫院是收了相關費用的。
鄭州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負責人認為,以前有的醫院有把醫療垃圾出售的做法,現在回收的垃圾量不夠,不知道環節出到哪兒了。也不排除有個別人貪圖小利,偷偷地出售。“也曾經有人找到我,表示想收購醫療垃圾。”
7月1日下午,
鄭州市危險廢物和輻射環境監督管理中心主任張紹軍表示,對于目前鄭州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量存有現實量尚不足的問題,他們已經在注意這個問題。“前幾天鄭大一附院因私自販賣醫療廢物被公開處理,這就說明了肯定有人在打這些醫療廢物的注意。”
鄭州市環保局的一位負責人表示,根據規定,每家醫院都要設立監控部門,制定醫療垃圾分類收集方法和相關制度,要有專人管理。各醫院在醫療垃圾收集、交接時要登記。醫療廢棄物在暫存、運輸等方面有嚴格的要求,不允許私人運輸、販賣醫療廢棄物。由于醫療廢棄物攜帶有交叉感染病毒等,具有非常強的危害性,對此,他們將追查流失的醫療廢棄物。
在河南省婦幼保健院就醫的一女性市民擔心,帶毒醫療垃圾極如果被轉移,隨后重新加工成橡膠制品、一次性醫療用具,或者干脆制成發夾牛皮筋之類的東西重新流入市場,這是對老百姓健康的不負責任。既然醫院已經向患者收取了垃圾集中處置費,醫院就有義務來保證這些醫療垃圾的集中處置。(鄭州晚報記者
盧曙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