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沽河,滋潤著廣袤肥沃的萊西大地,孕育著60萬萊西農民豐收的希望。每年數以萬計的農副產品如何流入市場,由產品變為商品,成為關系農民增收、農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沿大沽河溯流而上,我們的所見所聞,卻感到萊西農民應對得如此從容。該市領導詼諧地告訴我們說:“任憑豬牛羊滿市跑,但有小協
會一線牽”。 萌芽:星星之火亦燎原
筆者來到萊西市民間組織管理局,打開一頁頁發黃的卷宗,上面清清楚楚的記錄著第一家登記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店埠鎮東莊頭村老年協會。市民間組織管理局的姜主任告訴我們說:“在1982年之前,當時民間組織管理還不規范的情況下,東莊頭老年協會,可能不是第一家。但以此為標志,萊西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
由東莊頭老年協會創辦的萊西市東莊頭蔬菜批發市場現在已是全國最大的村級批發市場,蔬菜遠銷20多個省、市、自治區,大量出口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年市場交易蔬菜9.2億公斤,交易額10.2億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東莊頭老年協會的發展壯大,引起了萊西市決策者的關注。于是,他們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在農村大力發展蔬菜協會、養殖協會、生產合作社等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通過這些經濟組織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解決了一家一戶辦不到、辦不好的事情。目前全市已建立各類銷售組織、農民購銷協會等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80多個,先后在北京、大連、上海、南京、青島等十幾個大中城市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設立了無公害農產品專營區,銷往各大中城市的無公害蔬菜占全市總量的一半以上。
發展:“能人”引路路更寬
在萊西,聽農民說得最多的是各式各樣的“經紀人”。他們是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倡導者和操作者,也是農民口中常說的“能人”。
由于政策的扶持和市場培育,萊西市農民經紀人隊伍迅速擴大,到目前已達8000多人。這些經紀人大都擁有專門的生產基地,在市內外各類市場設有銷售窗口和攤點。通過他們經營運銷各類農副產品,活躍了城鄉的農副產品流通市場。有的鄉鎮農民不出村,通過經紀人上門收購,不僅產品能全部銷光,并且能賣出好價錢。目前,萊西市數千名農民經紀人正源源不斷地把無為的蔬菜、果品、生豬、花生等優勢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又帶回了市場信息和訂單,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了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產業圍著市場轉,農民揣著訂單干”的生產經營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壯大:強企牽頭強更強
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萊西市一方面圍繞主導產業和產品大力發展以農村專業協會、合作社為主的各類中介服務組織,一方面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吸引合作經濟組織參股企業,借助大企業、大集團的力量不斷壯大,逐步組織培育發展一批龍頭中介組織,使萊西農村經濟躍上了一個新的“平臺”。
“公司+合作社+農場”的九聯模式。這種模式是一種以加工企業為龍頭,以合作經濟組織為載體,以現代化養殖農廠為第一車間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這一模式,不僅通過股份制將公司與農戶的利益更加緊密地捆綁在一起,而且解決了農戶經營存在的管理水平低等問題。
“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萬福模式。青島萬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畜禽養殖和農產品加工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企業集團。2000年公司與英國PIC公司合作,引進了優質康貝爾良種豬,對改良本地豬種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企業已帶動山東、江蘇兩省的10余個縣市的1.2萬多養殖專業戶為其配套生產,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公司+園區+基地”的綠宇模式。以青島綠宇食品有限公司為中心形成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繁育區、農產品精深加工區,主要負責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并以訂單形式組織農戶按照標準化進行生產,對農產品收購后加工出口。帶動訂單農業2500畝,年出口創匯600萬美元。
“三套馬車”使農民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接受意識和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較之基層的“小協會”又有了一步大的跨越……趙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