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5月30日至31日,省委、省政府在青島召開了突出發揮青島龍頭作用工作會議;6月2日我市召開市委工作會議。青島怎樣發揮好龍頭作用?半島其它7個城市有哪些新思路、新舉措和新成就可供我市學習借鑒?為此,從6月28日起至7月12日,市宣傳部組織由本報
等新聞媒體組成的采訪團,先后深入濟南、淄博、煙臺、威海、東營、濰坊、日照采訪,挖掘這些城市在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民營經濟等方面的“亮點”。本報從今日起刊發系列報道,希望通過與7個半島城市在經濟發展領域的碰撞和對接,能夠進一步拓展我市經濟發展視野,對照差距改正自身不足,為島城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提供參考。
誰能相信,一個本應是“污染大戶”、年產量687萬噸的我國大型煉鐵企業———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竟然取得了排放污水量幾乎為零、成功利用副產品煤氣發電和中水綠化荒山的環保業績。這是記者于6月29日至30日赴半島城市群首站———濟南采訪時,感受最深的一件事。
排污為零企業用水內循環
6月29日下午,記者現場采訪看到,在濟鋼職工宿舍樓附近有一座被綠陰覆蓋、占地600畝的小山!15年前,這是一座被開采得千瘡百孔的裸石山,濟鋼總公司花了2000萬元從當地農民手中買下后,發動職工和家屬往山上背土栽樹綠化,從廠區引來中水灌溉,如今這兒已經成為當地群眾休閑納涼的好去處!睗撔麄鞑坎块L杜朝生自豪地說。
“封閉式循環用水,是目前濟鋼的生產用水模式!睋䴘擖h委副書記譚慶華透露,該公司在節約用水過程中,采取“減量化”和“梯級利用、分質利用、循環利用”,以及“按水質分類、小半徑循環、分區域閉路”的方法,根據各工序不同的工藝特點,采用不同的水質、水溫處理技術,分系統形成逐級閉路循環。
據統計,濟鋼1995年年產鋼量為170萬噸,去年的年產量已經一躍增加至687萬噸,但是每噸鋼的綜合耗新水量,卻從1995年的21.4立方米下降到4.9立方米,年耗新水總量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280萬立方米,同時每噸鋼綜合外排污水量也由原來的14.9立方米下降到1.7立方米,焦化、燒結、煉鋼、軋鋼等主要工序基本外排污水量幾乎為零。此外,廠區空氣達到了國家二級空氣質量標準,全公司整體建成了省級清潔文明工廠。
能源再用燃氣蒸汽齊發電
“在市民的印象中,煉鋼企業是個耗電大戶,但是濟鋼于去年10月建成了燃氣-蒸汽聯合發電機組,能夠利用煉鋼工藝節余的副產品煤氣發電。這個項目為世界首創,較之常規煤電機組發電效率提高了50%,目前年發電量已達9.9億千瓦時,預計隨著聯合發電機組規模的不斷擴大,可在3年內實現廠內用電,依靠燃氣-蒸汽聯合發電機組自給自足!弊T慶華在介紹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時興奮地說。
一位技術人員在發電現場告訴記者,燃氣-蒸汽聯合發電的工作原理是:先利用通過煉焦和煉鐵產生的兩路煤氣,經過系統處理,推動燃氣輪發電機組發電;接著再利用煤氣在發電過程中排放的520℃廢氣,經過余熱鍋爐處理后推動蒸汽輪發電機二次發電。據統計,濟鋼利用這種變廢為寶的發電方法,一年可節約3.3億元。
同時,濟鋼還提高了冶金爐渣轉發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檔次,由過去的簡單利用,發展到現在生產礦渣微粉、無熟料水泥、微晶玻璃等。目前該公司與新加坡雙龍公司合資興建的現代化礦渣微粉生產線,一期年產60萬噸微粉、30萬噸水泥。
清潔生產實施資源化治理
“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污染資源化治理!边@是濟鋼節能清潔生產的真實寫照,他們先后開發了“四全一噴”、干法熄焦、蓄熱式加熱爐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節能新技術,淘汰了一批高耗落后的生產工藝,實現了傳統工藝基礎上的節能型工藝結構優化。以創新的理念和創新的方法,對于鋼渣、含鐵塵泥、煤氣、工業廢水、余熱蒸汽等污染物實施資源化治理,取得了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有機統一。
“十五”以來,該集團加大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開發力度,先后投入7億多元研發費用,開發清潔工藝技術90多項,形成專利62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20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68項。
企業感悟循環經濟發展觀
近幾年來,濟鋼在致力打造循環經濟過程中的感悟是:循環經濟并非是單純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那么簡單,而是一個包涵物質、能量、信息、人力財力等多方面的生態經濟概念。體現到經濟生活中,就是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和浪費,提高環境凈化能力,實現持續循環發展。特派記者潘修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