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6日電(記者 邱紅杰) 民政部部長李學舉說,我國年底之前要在90%的省份,70%的縣份初步建起城鄉特困群眾社會救助體系的基本框架。
在5日于南京結束的全國民政工作年中分析會上,李學舉說,建立健全城鄉特困群眾救助體系是一項迫在眉睫的戰略任務。目前我國農村還有絕對貧困人口2610多萬人、低收
入人口4977萬人,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難群眾有2200多萬人,每年還有大量需要得到社會救濟的災民以及其他各種需要社會救助的困難人員,而且救助的標準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的改善而不斷提高。
社會救助體系是國家為保障城鄉特殊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幫助解決他們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難而建立的一系列法規、制度,以及為保證制度實施的體制、機制、組織網絡、物質技術條件等因素的有機整體。
李學舉說,建立社會救助體系需要調動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已就災民救助、城市低保、農村五保供養、城鄉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和法律援助等出臺了相關政策和文件。各地的工作重點是抓緊相關制度的建立、完善和銜接。目前,已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黨委、政府的名義出臺了加快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文件,有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正準備出臺相關文件。
李學舉同時也指出,有些地方存在著領導重視不夠、配套制度欠缺、財力支撐不足、工作管理多頭、工作體制不順、力量薄弱等問題,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主要障礙。(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