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山東路人才市場舉行的島城高校畢業生離校后的幾場招聘會上,都是人滿為患,其中有七八成以上是高校應屆畢業生,他們為能夠找到一份工作而焦灼……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高校公布的90%以上甚至接近100%的畢業生就業率。
令人產生質疑的
高就業率背后又隱藏了什么?記者為此進行了一番深入調查,看看高校“就業率神話”到底是怎樣打造出來的?
不少學生假就業
“現在,像我這樣‘假就業’的應屆畢業生很多。”張新強介紹,僅在他所在的班上,49人中就有10人都跟他一樣簽訂了戶口掛靠合同。他們有些是想先將戶口保留在青島以便今后找工作,還有一大部分是暫時不找工作想繼續考研的。
在招聘會上,島城另外一所高校的李姓女生與張新強的說法如出一轍。“我們學校好多同學也這樣做。”小李告訴記者,她所在的班上30人中與中介簽訂合同而實際尚未就業的就有5人,她本人是其中之一。
隨后,記者又調查了三十多人,居然發現其中有二十多人與張新強和李姓女生一樣簽了協議卻依然在四處找工作。
勞動協議花錢買
在招聘會上,不僅有許多大學生為找工作著急。可讓人感到詫異的是,還有一些人揣著“勞動合同”也一樣心急如焚。家在外地的島城某高校應屆畢業生張新強就是其中之一。
張新強對記者說:“別看我已經簽訂了勞動協議。其實說白了,那份協議就是我為了留在青島而花510元錢買來的假就業證明。工作還得自己找呀。”
原來,按照有關規定,應屆大學畢業生如果不在6月末交就業協議的話,戶口將發回原籍。眼看著6月末的大限一天天臨近,張新強的工作依然沒有著落。后來,同學告訴他一個留在青島的“捷徑”,就是將自己掛靠在一些人力資源公司里“假就業”。
于是,張新強找到了島城某人力資源公司。他一次性交給該公司510元,就和對方簽訂了勞動協議,從而將戶口和檔案暫時留在了青島。但他只不過是掛靠,還需要自己去工作。
對話1:
“就業”不用報到
昨天下午,記者以一名畢業生的名義,撥通了與張新強簽訂就業協議的中介公司的電話。
記者:6月份,我和同學一起與你們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可我不想工作只想考研,你們對上班有沒有什么要求?
工作人員:沒有,沒有要求。
記者:那我還需要按照《報到證》上的報到時間去報到上班嗎?(按照有關規定,簽訂就業協議的畢業生需要按照《報到證》上的報到時間準時報到上班)
工作人員:報到證只不過是為了做落戶材料用的,你可以不用來報到。
記者:我需要全心全意地考研,所以一天班也不想上。到底可不可以?
工作人員:可以,無所謂的。
對話2:
高校就業率如何算
面對如今大學紛紛公布的高就業率,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假就業”的大學生在學校統計就業的時候,是不是也被算進去了?昨天上午11點,記者來到某高校的學生處,以一個畢業生的身份進行了調查。
記者:我們學校的就業率是怎么統計的?
老師:只要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交上畢業生就業協議和接收函就算就業,就可以統計到學校的就業率中。
記者:這樣,那些通過中介掛靠的形式簽訂就業協議和接收函的也要納入學校的就業率統計了。這不就造成高校就業率有水分了嗎?
老師:這早已不是秘密,社會上有這樣的中介單位,學生自己也愿意,我們也沒有辦法。而且,不僅青島的高校有這種情況,其他城市的高校普遍存在這種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