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青島開發區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從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入手,扎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并把著力點放在知民情、訪民意、聽民聲和為群眾辦實事上,放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上,放在完善化解矛盾糾紛機制上,全力打造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近期,開發區先后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
區、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區等榮譽稱號。
本著實現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夯實平安和諧建設的基礎,開發區實施了“三項工程”。一是社會保障工程。建立了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前已把農民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建立以大病統籌為重點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區共有近9萬農民參加了醫療保險;實施了臨時性、應急性生活救助制度;建立了扶貧幫困新機制,在區財政投資1000多萬元對40多個農業項目進行扶持的基礎上,還積極推行結對幫扶制度,今年全區結對幫扶420對,落實幫扶資金、物資100多萬元。二是富民工程。嚴格落實城鄉統籌就業政策,大力提高勞動力素質,積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由財政出資1500萬元設立促進城鄉統籌就業基金,對失業人員和所有農村勞動力全部實行免費技能培訓,目前已累計安置4045人員1000多人;建立了重點項目居(村)服務獎勵機制,促進了集體增收和農民增收。三是民本政府工程。完善領導干部基層聯系點、與群眾定期交流等制度,積極實施“陽光工程”,強化依法行政。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工委、管委領導班子廣泛征求基層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將疏理出的關系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利益的30個突出問題,全部落實到領導、部門和個人;在全區開展機關作風整頓活動,較好地解決了少數機關工作人員服務質量差和效率低的問題。
開發區積極開展“三項活動”,搭建平安和諧建設的載體。一是在全區廣泛開展了“新區發展我受益、我為新區作貢獻”主題教育活動,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全區目前已宣講400多場次,參加活動的群眾近10萬人次。二是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大力實施“連片文明村(居)”、“文明社區”、“十星級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建設示范工程。三是積極開展基層建設活動,強化社會管理能力。
開發區還健全“三個網絡”,拓寬平安和諧建設的渠道。一是健全“知民情”信息網絡。常年設立區社情民意收集站,由各區直單位和街道辦事處的信息員兼任社情民意觀察員,形成覆蓋廣泛、靈敏高效的社情民意反饋系統。同時充分依托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建立了一支2500人的矛盾糾紛預警信息員隊伍。二是健全“訪民意”工作網絡。建立健全街居兩級座談制度,確定單月10日為街道辦事處社情民意座談日,雙月10日為村(居)社情民意座談日,并聘請近百名老黨員、老干部和熱心群眾作為民意代表。三是健全“聽民聲”服務網絡。開通了區長公開電話、110報警、148法律服務、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四位一體的為民服務熱線,廣泛聽取群眾呼聲。
與此同時,開發區通過建立健全“三個機制”,實現重心下移,搭建起平安和諧建設的平臺。一是快速受理機制。充分發揮區、街、居(村、企)三級矛盾排查調處網絡的作用,確保矛盾糾紛提早有效化解。二是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建立工委管委統一領導、區綜治委組織協調、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三是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嚴格落實平安建設領導責任制、目標管理責任制和掛牌督辦責任制,明確規定各單位“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嚴格落實了考核獎懲和責任查究制度。(本報記者戴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