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午,陽光烤得人臉上發燙。阿英和她的工友走出工廠,坐在廠門旁小商店前的樹陰下聊天。 “廠里沒有什么活干。”阿英說,她們已過了一個多月這樣“清閑”的日子。她所在的光大服裝廠是佛山當地最大的一家服裝出口企業,這家企業正處于冷淡經營狀態。 &nbs
p; 廣東佛山、廣州、深圳、東莞等地有一大批類似“光大”的紡織企業在歐美“特保”后一個月出現“綜合征”——或休克、或死亡。與此對應的是,為搶在配額用完前出貨,有相當一批企業在“搶閘出關”,紡織行業正發生激烈沖突。 而對于為數眾多的紡織企業來說,更嚴峻的考驗還在下半年,因為7類受限產品中有4類產品的配額被提前用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7月4日公布了海關監測的受限紡織品出口數據。截止到2005年6月29日,出口到美國的棉質針織襯衫和棉質褲子的進度已達108%、112%,受限產品中有一半以上超出限制。 專業人士分析說,照目前的出口進程,中國受限紡織品配額將在7月底全部用完。配額用完后,未到岸的貨物或被退回,或堆放在美國客商的倉庫里。 為了趕在紡織品配額全部用完之前出貨,許多企業開始“搶關”,另有企業則花高價購買配額。據記者了解,一些行業組織對企業這些做法采取了默認的態度,盡管企業的行為會加大出口數據,不利中美第二輪磋商。業內專家呼吁,國內紡織企業不要再拼命低價搶關出貨,而應回過頭來“練內功”。據《中國經營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