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莎(右一)在采訪義工芮杰(左一)
采訪青島
“今天的活動太好了,青島太美了。”半天的記者經歷讓李小莎感慨萬千。昨日,早報報道了專門來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習漢語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女生李小莎要來青島早報當記者的消息。當天下午,她和記者一起到青島盲校采訪了在該校當志愿者的老鄉芮杰,隨后又趕到一浴體驗了一把帆船生活。昨晚,李小莎在早報編輯部完成了她的第一篇新聞報道(圖)。
采訪現場之一 寫名字遇上難題
昨天下午2時21分,記者趕到青島盲校,見到了李小莎和她的朋友。“她叫芮杰,就是她經常來當志愿者的。”李小莎用比較流利的中文給記者介紹。青島盲校高二學生吳學斌和初二學生門殿友迎了上來,跟芮杰攀談起來。
“‘殿’字怎么寫呢?”在問吳學斌和門殿友兩位同學時,李小莎遇到了一個難題。門殿友告訴李小莎,就是“宮殿”的“殿”,李小莎想了一會兒,還是不會寫,就在采訪本上標上了漢語拼音。“我這里有個辭典,快查查。”李小莎拿過了辭典,終于找到了“殿”和“斌”,然后在本子上寫上了。
李小莎很快就進入了角色,拿起了采訪本。“你為什么要在青島盲校當義工呢?”李小莎問,芮杰眨了眨大眼睛后說,“我們學校有義工的要求,我來盲校參觀,這里的老師很有耐心,幫助學生穿衣服,洗臉,我很感動,我就來當義工了。”
二十分鐘后,李小莎把記者點的幾個問題都問完了,開始向記者“求援”,記者建議她從自己的角度提一些問題。李小莎在筆記本上寫下“十二”,然后繼續問芮杰:“你在青島喜歡吃什么菜呢?”芮杰想了想,“青島的‘蛤蜊’什么湯,噢,‘蛤蜊’疙瘩湯,我很喜歡喝。”芮杰說,來中國之前,她還在猶豫是經商,還是當老師,現在,看了中國老師的做法后,決定畢業后來中國當一名老師。
現場采訪二 上帆船體驗帆賽癮
“我們青島是帆船之都,招待客人應該讓她去看看咱的特色。”昨天,有不少市民給早報征集線索熱線打電話建議李小莎到一浴看看帆船。記者把這個建議告訴李小莎后,她高興地答應了。
“你們海邊有這么多的市民在游玩啊,真熱鬧。”昨天下午3時許,記者與李小莎趕到了一浴,不少市民看到李小莎后說:“這就是早報上報道的洋記者,她來報道帆船比賽了。”聽說早報的洋記者要坐個帆船下海體驗一下,風之帆國際航海俱樂部負責人顏磊一口答應了,“現在沒有風,等會兒起風了,就讓她體驗一下。”
大約10分鐘后,海上漸漸起一點風了,俱樂部的黃河教練拖出了一艘企業級帆船,并支起了帆布,很快,在微風細雨中,帆船起航了,李小莎坐在船上,顯得特別興奮,也有些害怕,緊緊地抓住船幫。在海上航行了10多分鐘后,李小莎跟隨教練上了岸邊。“感受怎么樣?”記者問,李小莎笑著告訴記者,“我是頭一次見到帆船,有點害怕,心里挺緊張的。”
市民感受 希望她多了解中國
“嗨!我想對藍眼睛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很高興她能做記者,恭喜她,希望她喜歡中國,了解中國。”昨天,手機尾號為6597的市民給記者發來短信。在給記者打電話或者發短信的市民中,大部分市民都表示出深深的祝福。
“記者”感受 奧運這個詞聽得最多
“今天采訪下來,我聽得最多的是‘奧運’這個詞。在一浴,那里的教練告訴我,青島為了奧帆賽,做了很多工作,青島市民很珍惜這次比賽。”李小莎告訴記者,她被青島市民的真誠感動了,“青島真是個好地方!感謝青島早報給我這樣一個實習的機會,我還想繼續體驗。”昨天,李小莎告訴記者,她的“記者癮”沒有過足,并與記者約好還要再來早報實習一下。(記者
陳勇 趙健鵬 為您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