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本報《男性也會受到性騷擾——性騷擾取證,里外有三招》的報道中歸納了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八類性騷擾現象。
稿件見報后,立即被多家網站轉載,在讀者中引發了強烈反響。
“以后公交車人多了就不要坐了,弄不好人家告你性騷擾……”有網友提出這樣的擔心。為拒絕“性騷擾”立法,是否會引發
男女之間接觸的恐懼?昨天,記者再次追訪。
一些男性讀者很擔憂
“看了之后的感覺就是:這男人活不下去了!如果是這樣,現實生活中很容易成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存心陷害他人、中傷他人名譽的工具……”一位網友7月7日在新浪網站上發表的意見,可能代表了很多網友的心聲。
他在文章中說:“不錯,性騷擾是要打擊,婦女的合法權益也應當得到保護?墒沁@并不是簡單地把責任一股腦推到男方頭上!
還有網友認為“坐公共汽車,人這么多哪有不碰不擦的?同事之間哪有不開玩笑的,說女同事穿得很漂亮、很性感這也是一種表揚,如被稱為性騷擾,我真不知怎么進行社會活動了……”
如此擔憂沒必要
就此擔憂,中央黨校社會學教授謝志強先生認為,沒必要產生這樣的“接觸恐懼”。他說,立法應該遵循“宜粗不宜細”的原則。很難說拍下肩膀或者碰碰手就是性騷擾,這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耙舜帧辈⒉皇钦f規定不明確,而是要將明顯性騷擾的行為明確下來,界限分明;而一些細節問題,或者說在某些時候看起來是正常的行為就不能規定了。
其次,他強調有關部門在處理時,證據一定要充分,要慎重!啊则}擾’是有關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問題,不慎重的話,就有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敝x教授建議,有關部門在處理這樣的事時,可以借鑒國外經驗。他最后強調,拒絕性騷擾,除了靠法律制約,還應靠個人的自律。
北京煒橫律師事務所的江曉陽律師認為,有這樣的擔憂是很正常的,這是社會沖突合理范圍之內的一種現象,想去掉這樣的擔憂,只有靠自我調整,因為社會中不法分子畢竟是少數,多數人還是遵紀守法的。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放,人在穿著上也會越來越開放,但是由此就擔心被告性騷擾是沒必要的。
信報記者 郭志霞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