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隨著中小學校的陸續放假,社會上各種針對中小學生的暑期夏令營照例展開了激烈的招生競爭。一個個原本應該讓孩子們輕松愉快的夏令營,正在演變成學習輔導班、強化班。這種現象亟待有關部門制止。 在不少夏令營活動的招生簡章中,記者發現,相當一部分是以英語、
數學強化和寫作輔導為主題,“原汁原味的英語環境”、“每天8小時的英語浸泡”、“快速提高寫作能力”等口號在宣傳海報中極富渲染力。有的夏令營組織者還極力宣傳“活動實行封閉式、準軍事化管理,讓孩子每說一句話都用英語”。報名參加了這樣的夏令營活動后,很多孩子不但在暑假里沒有得到放松,反而更累。 對于剛剛經過了一個學期緊張學習的青少年學生來說,如果能在一個自己喜歡的夏令營活動中去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長實踐能力,對他們的全面成長將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類似的補課式夏令營卻把剛剛放下的書包又壓在了孩子們的身上。難怪一些孩子在參加完夏令營后反感地說:“這樣的夏令營辦成了學習集中營。” 補課式夏令營的盛行,緣于家長們在教育孩子上的片面、狹隘理解和活動組織者的唯利是圖。不少家長一味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想充分利用暑假讓孩子補習功課。一些家長看到別的孩子報了夏令營補習功課,擔心自己的孩子學習落了后,就跟風報了名,而孩子在報名時反而沒有發言權。而一些夏令營組織機構,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千方百計地迎合家長們的需要,想盡一切辦法在活動中開設補習項目,外教、名師、專家、名人頻頻出現在夏令營中,目的是以“名人效應”投家長所好,增加招生競爭的砝碼。據知情人介紹,以夏令營形式開展學習輔導,比起單純辦輔導班來,往往利潤更大、市場更好。在供求雙方的推動下,不少夏令營演變成了“補課班”。 夏令營的本質是通過體驗式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孩子們調整和休息,放松身心,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孩子全面成長。主管部門對這種移花接木、以贏利為目的的補課式的夏令營活動,必須予以堅決制止。暑假是孩子們自己的假期,要盡量讓孩子來做主,家長們也應該尊重孩子的意愿,為孩子選擇一個他們真正喜歡的夏令營。 新華社記者李美娟單純剛(新華社南昌7月12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