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北門口張貼告示“禁止民工入內”。本報記者 聞英奇 攝.
晨報訊 (記者 王莉) “禁止民工入內”6個字,最近一段時間出現在沈陽某大學北
門外。
同樣的字眼也出現在該學校院內在修體育場北側的治安崗亭上,這讓一些農民工心里總感覺不得勁兒!
農民工:看著心里不得勁兒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該大學北區,在北門旁邊的墻垛上,一張用白紙打印的“民工嚴禁入內”6個字很醒目。
記者順利進入校內,穿過大約500米遠的路,看見不少農民工在修建體育場。
在工地北側有一治安崗亭,崗亭面向工地的一面同樣貼有一張白紙:民工嚴禁入內,違者罰款10元。
農民工們表示,這張紙大約10天前貼的,他們要想出校門就得繞到旁邊一個可以讓他們通行的門出去,“去道義那個市場,我們就是眼瞅著門出不去。”
記者:知道為什么不讓走這個門嗎?
工人:因為我們是農民工唄。
記者:農民工就不讓走了?
工人:人家不讓我們走就不走了唄,但心里不得勁兒。
記者:不得勁兒?
工人:對呀,明擺著看不起我們。
記者:有沒有人被罰過錢?
工人:那倒沒聽說過,我們一從那兒走,人家就攔,罰錢我們也交不起,總共才掙多少錢呀!
學校:考慮學生 表述不準確
因為已經放假,學校內的學生不多,一女生認為學校這樣做挺好,有安全感。另一男生則表示有些不妥,對農民工有點不公平。
記者隨后見到了該校后勤集團北生活區保安部及維修部的曹天林主任。曹主任表示,從工地到北門這一段直路是學校的北生活區,有學生宿舍、食堂、小賣鋪等,前些日子農民工特別多,半夜也在生活區附近晃悠,有些學生反映害怕,所以就把這張紙貼了出來,“主要是考慮學生。”
曹主任同時保證,他們從沒罰過錢,“寫這個東西主要就是起警示作用。”
學校宣傳部一位老師表示該提法不包含歧視意思,“可能表述不太準確,如果改成‘非本區人員禁止入內’也許就容易接受了。”他表示可以馬上換一種表述。
專家觀點的碰撞
遼寧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社會心理研究室主任張思寧認為學校的做法無可厚非。
張思寧表示,學校是從管理角度采取這種措施,工人到學校施工就應該服從學校的管理,因為學校不像公園那樣是公共場所,學校是特殊地方,有權制定這種規則。
而對農民工的心理不適,張思寧認為這和農民工本身心態有關,“他們太敏感了!”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樹義認為學校的做法有些不妥。
張樹義表示,學校“為了學生考慮”這種理由不足以成立,因為農民工進入校內工作,就應該與校內人員享有同等的地位,學校這么做有歧視的意味。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