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鯨的學名叫逆戟鯨,身上有大塊黑白相間的花紋,是海洋中最美麗的哺乳動物。但虎鯨又是兇猛的獵食者,也被稱作殺人鯨。虎鯨身軀龐大,重達幾噸,卻能隨著涌浪一進一退捕捉岸邊的海獅。虎鯨的這種捕食方法很危險,稍有不慎,便可能擱淺在沙灘上。所以,虎鯨的捕食技巧必須十分純熟。  
; 我們知道,鯨魚不是魚,是哺乳動物。據動物學家考證,鯨的祖先原來生活在陸地上,身子像狼,頭部像鱷魚,專門在海邊上捕食淺水中的魚類。為了生存,這種動物才在進化中逐漸入水,退化了四肢,增大了身軀,成了現在的鯨的模樣。鯨的種類很多,分須鯨與齒鯨兩種。須鯨牙齒細小,不能咀嚼,進食方法是張開大嘴連食物和海水一起吞進,然后再將海水排出。齒鯨都有鋒利的牙齒,是海中的掠食者。海洋中最大的鯨是藍鯨,成年藍鯨長30米,重70噸,大嘴一張,可供10個成年人自由進出。最小的鯨就是豚,只有兩米長。 虎鯨是齒鯨,是鯨中的第一殺手,它捕食中型水生哺乳動物,如海獅、海豹、海豚,也捕食比它體積大得多的須鯨。虎鯨捕食其它鯨類很有耐心,幾頭虎鯨能夠悄無聲息地跟蹤一頭帶著幼鯨的母須鯨幾天幾夜,它們的目標是那頭小須鯨。當小須鯨游得筋疲力盡,漸漸與母親拉開了距離,兩頭虎鯨便沖了上去。虎鯨先是用身子將小須鯨壓到深水處,另外的虎鯨設法引開母須鯨。小須鯨被壓到深水處,無法呼吸,窒息昏迷。而母須鯨則無心戀戰,被迫游走。一場殺戮開始了,剎那間,海水被鮮血染紅了,遭到虎鯨圍剿的動物根本沒有逃生的機會。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虎鯨喜歡吃其它鯨的舌頭,一頭巨鯨在張開大嘴吸食時如若被虎鯨攻擊,它的嘴就永遠閉不上了。失去舌頭的鯨當場就會疼痛而死。
有趣的是虎鯨愿意捕食一種叫魚工的魚,魚工的形狀如人們常見的老板魚,體內的肝臟有劇毒。虎鯨捕食魚工,每每都能巧妙地將魚工的肝臟剔出,然后再將整條魚吞食下去。這使人們想起南美叢林里的南美浣熊,它捕食有毒的蟾蜍時,是先將蟾蜍抓住,然后雙爪不停地揉搓蟾蜍的背部,迫使蟾蜍排毒。一會兒,又叼著蟾蜍換一個地方,再揉搓,最終使得蟾蜍將體內的毒液完全排出,它才下嘴啃食。
動物的這種自我保護本能十分了得,一個物種主食另一個物種,不管被掠者多么有毒或有什么攻擊絕招,掠食者都有辦法既保護了自己,又填飽了肚子。虎鯨捕食魚工的技巧就讓人望塵莫及。看看我們這些聰明的人類吧,不是今天吃了有毒的蘑菇去醫院急救,就是明天嘴饞吃了含有劇毒的河豚喪了性命。這還不算,有些人居然故意吸毒,摧殘自己和他人。
當然,動物的自我保護本能也是血的教訓換來的,比如說虎鯨。估計很久很久以前,虎鯨吃魚工時,屢屢中毒,隨著時間的推移,虎鯨防范魚工中毒的技能已進入了基因,并代代相傳成了虎鯨的本能。虎鯨如此,其他動物也是如此。所以,至少在這一方面,動物就比人類先進,人類躲避危險的方法是靠上一輩人的言傳身教,而動物卻靠本能遺傳。
問題是,人類之初肯定也具備動物的這種本能遺傳功能,只是人類智能的不斷進化,才使自身那些適應生存環境的原始功能退化了。如此看來,進化和退化是相輔相成的,很難說人類就比其他動物高明多少。 高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