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影響力的上升,國際社會不斷有呼聲要求八國集團(G8)接納中國為其新成員。實際上,目前世界經濟的熱點問題,從促進經濟增長、能源合作到匯率改革等,都離不開中國的參與。在蘇格蘭鷹谷舉行的八國峰會期間,布萊爾首相等政要公開表示,中國很可能會在將來被邀請加入八國集團。
另外,外界普遍認
為,中日首腦會借此次會議進行會晤。但會議期間,中日兩國領導人未能就緩解緊張的雙邊關系展開新一輪努力。作為八國集團老成員的日本,對來參加“富國俱樂部”會議的“新人”中國,有些冷淡。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蘇格蘭出席“G8+5”對話會議期間,與大部分與會國的元首或政府首腦進行雙邊接觸或互動,卻未安排與日本首相小泉會面。這一明顯的外交冷落動作,表明兩國政治關系的現狀。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表示,胡錦濤主席未同小泉會晤,是因為“時間太緊了”。
一名日本政府發言人對八國集團吸收中國入會,擴大為九國集團表示了憂慮。他說,西方工業七國和俄羅斯組成的八國集團成員均擁有一套議會民主政體以及相同的價值觀,而中國還存在人權等問題。在日本外務省中,主導傾向也是不支持中國參加八國集團,認為中國參加八國集團會使日本的存在越來越不受“重視”。但是分析人士認為,日本“反對”中國加入八國集團,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反對”日本要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申請,中國被視為日本“入常”的最大障礙。日本認為,中國要加入八國集團,使“G8”成為“G9”,如果得不到八國集團成員國的同意是難以實現的。顯然,日本準備在“G9”問題上進行“報復”。
外界注意到,小泉在中日關系上的態度越來越咄咄逼人。繼赴硫黃島拜謁戰死者后,小泉在國會強調,決不屈服于中國和韓國的壓力。他說:“靖國神社問題不是日本與中國或者韓國關系的核心,核心問題是應放眼未來、加強關系。”中國則指責日本對其二戰侵略史反省不夠,教科書歪曲事實,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等。這些“老問題”導致中日雙邊關系降至30年來的谷底。
不過,在“七七事變”68周年紀念日之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日兩國“都在本地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和睦相處對雙方均有好處,而沖突對兩國都不利”。日本一些政要也表示,要努力與中國發展友好關系,取得鄰國的“理解”。
(摘自7月7日德國N24電視臺“新聞評述”,原題為“日本反對中國加入‘G8’”,青木譯)
《環球時報》 (2005年07月15日 第六版)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