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聯大峰會的一天天迫近,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問題的爭論也進入白熱化。上周,聯大就日本、德國、印度和巴西即“四國聯盟”的改革框架決議草案進行了公開辯論。
本報記者在聯合國總部目睹了各方的激烈辯論。由于各國意見不一,各方分歧并沒縮小,反而有進一步擴大之勢,聯大決定暫
停辯論。
中美俄反對四國提案
辯論中,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在發言時表示,不應在尚未做出任何實質性努力的情況下,就簡單否定安理會擴大能夠達成協商一致的可能性。
王光亞重申,中方堅決反對為安理會改革人為設定時限,反對強行表決任何尚存在重大分歧的方案。如果將四國提案付諸表決,中國將投反對票。
美國國務卿賴斯的聯合國改革問題特別顧問塔席克里也參加了辯論。塔席克里在發言中更是直截了當,他表示,如果聯大對四國提案進行表決,美國強烈呼吁各國都投反對票。美國反對的理由是,一方面,不成熟的、尚具爭議的方案會削弱安理會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美國認為,聯合國的改革應先從安理會之外的改革問題入手,否則,在此問題上爭論不休將使所有改革議題陷入僵局。
塔席克里還警告說,即使四國提案獲得大會表決通過,美國也可能利用須由安理會“五常”國家立法機構一致批準修憲為生效條件的機會,阻止提案成為現實。
此外,一直對四國提案未作明確表態的俄羅斯也首次表明了態度。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特尼索夫表示,安理會的擴大應以不損害其效率為原則,因此俄認為即使擴大也不宜超過20個國家。這實際上是表明了對四國提案的反對。“五常”中只有法國和英國表示對四國提案的支持,其中法國還是四國提案的共同提案國。
四國要“進行到底”
對于美國的公開反對,日本感到很失望。日本媒體稱這是日本“爭常”以來遭遇的最強烈的“逆風”。但日本駐聯合國官員稱,美國國務卿賴斯上周訪日期間,雙方就此交換了意見。日本的印象是此事“還有商談的余地,美國的表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德國駐聯合國代表普洛伊表示,如果四國提案在聯大獲得通過,德國并不擔心美國使用否決權,因為那樣會使美國面臨巨大國際壓力。他還對大會是否進行投票表決表示樂觀。
普洛伊格還說:“在經過了10多年的討論后,我們現在有了唯一一次機會決定安理會60年來的首次重大結構改革。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可能在未來很多年內將不再會有另一次機會。”
“團結謀共識”國家是與所有提案都存在本質區別的一方,這些國家反對增加任何新的常任理事國,其中以意大利、巴基斯坦、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國態度最為堅決。但目前這些國家只是在各國當中散發提案,尚未正式向大會提交他們的提案。
巴基斯坦常駐聯合國代表阿克拉姆說得很直白:“安理會擴大不應產生特權集團......我們不會再選出6個享有特權的國家,在聯合國給自己戴上二等成員的帽子。在給予11個國家常任席位后,又讓180個國家爭奪14個非常任席位,這種做法不公平。”
非洲態度很關鍵
就在各國就四國提案展開激烈爭論之際,非洲聯盟也向聯大正式提交了有關安理會擴大的決議草案。與四國的提案相比,該提案并沒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是在否決權問題上比四國顯得堅決一些。但非盟主席國、尼日利亞外長阿德尼吉說,在他們的提案中,保證非洲名額是“底線”,除此之外,包括否決權等其他問題都可以“商量”。如果這樣的話,則非洲聯盟與四國集團的提案將幾近相同。
但此時非盟內部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阿爾及利亞駐聯合國代表巴利表示,非盟的提案“沒有妥協的余地”。而阿德尼吉則稱,巴利的話并不代表非盟。非洲在聯大共有53個席位,其中36個國家是此提案的共同提案國。有報道說非盟其他
17個成員國將會陸續加入提案國的行列。
如果四國聯盟的提案付諸表決,非洲的53票對提案能否得到大會2/3多數,即128票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四國聯盟”對非洲國家展開了強大的攻勢,包括提出了160億美元的官方發展援助,以換取對其提案的支持。
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非洲共有埃及、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和塞內加爾等多個國家有意“爭常”。如果既是非洲國家同時也是阿拉伯國家的埃及能被推舉為“爭常”候選國,“四國聯盟”有可能得到非洲和部分阿拉伯國家的支持。
否則,阿拉伯國家和其他伊斯蘭國家很可能倒向“團結謀共識”陣營。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情況與有些國家大選中的情形有點類似。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決定大選結果的往往不是角逐的大黨,而是人數不多的小黨派。(駐聯合國記者
伊懷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