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以文化名震天下的山東泰山,自然遺產的價值長期被忽略。眼下山東泰山依托良好的森林資源,開始打造山東泰山生態旅游新品牌,讓游客領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雙重魅力。
經過山東農業大學、山東林業監測規劃院、泰山管委等單位連續多年的科學考察得出結論:泰山是我國暖溫帶物種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今
天的泰山已經形成了穩定龐大的森林生態系統。
據介紹,泰山森林植被自古就非常茂盛,明清時期,受戰亂的影響,遭到嚴重破壞,僅余殘林3000畝,森林覆蓋率不足2%。建國后,經過50多年的辛勤培育和保護,如今的泰山森林覆蓋率達81.5%,植被覆蓋率90%以上。
森林植被的恢復給泰山帶來了豐富的物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專業調查顯示,泰山共有動植物2926種,包括森林、灌叢、灌草叢、草甸、濕地等生態系統。泰山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區,位于我國暖溫帶的中心地區,植被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域,是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的植物區系。分布于泰山后石塢、對松山等地的油松天然次生林及靈巖一帶的古側柏林,是我國暖溫帶天然針葉林的典型代表,為該地區植物演替的頂級群落,也是該區域的潛在植被代表類型。
此外,泰山古樹名木眾多,現存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18195株,其中樹齡3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1821株,已有24株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給泰山帶來的價值不可小視,經有關專家計算,泰山森林活立木蓄積58萬立方米,每年對生態建設的貢獻價值為48224.64萬元。
為了積極發展泰山生態游,今年,泰山管委經過認真考察研究,在泰山南麓新建了泰山梅園,面積近30000平方米。該園以梅花為基調,與泰山后石塢“古松園”、竹林寺“竹園”相呼應,構成了泰山獨具特色的系列主題游園,實現了泰山四季常青、四時有花的景觀效果。同時,他們還利用泰山植被豐富的季相變化,適時推出春賞黃花、秋賞紅葉等特色旅游項目。
據游客調查顯示,到山東泰山進行生態游已經成為部分游客出游的首選項目,并呈上升趨勢。(通訊員 韓紅梅 記者 溫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