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行為表明日本正一步步走向和平憲法邊緣
繼眾議院6月中旬通過《自衛隊法修正案》后,日本參議院昨天批準這一法案,授權防衛廳長官在緊急情況下無需首相和內閣批準便可下令攔截來襲導彈。
同時,日本加強與美國軍事合作,著手建立導彈防御體系,共同應對所謂“潛在威脅”。
日本戰后一直奉行和平憲法,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國際爭端。輿論認為,日本政府種種行為表明,日本正在一步步走向和平憲法邊緣。
授權攔截
根據攔截彈道導彈新規定,一旦發現敵方即將實施導彈攻擊征兆,比如向導彈發射裝置加注液體燃料,防衛廳長官必須征得首相同意方可啟動包括“宙斯盾”驅逐艦在內的導彈防護網。如果敵方向日本發射導彈,自衛隊發射導彈實施攔截。
但是,如果事先并未發現敵方發射導彈的明顯征兆,而且事態緊急必須高度戒備,防衛廳長官在無暇征得首相同意情況下,可根據首相事先同意的“緊急應對要領”,動員自衛隊防御任何突然襲擊,并發布攔截導彈命令。首相應在自衛隊實施攔截后馬上向國會報告情況。
違反原則
日本現行《自衛隊法》規定,如果發現敵方存在發射彈道導彈的意圖和征兆,防衛廳長官必須首先向首相報告情況,并請求發布攔截命令。首相應隨即召開內閣會議加以研究,批準防衛廳長官請求。防衛廳長官得到授權后向相關部隊發布攔截命令。
日本防衛廳等機構認為,從朝鮮發射的彈道導彈抵達日本只需10分鐘時間。如果在完成規定程序后才實施攔截,時機已經消耗殆盡。這些機構說,有必要縮短中間程序。
反對者則認為,防衛廳長官未經首相和內閣同意便下達攔截命令將破壞文職官員控制自衛隊的原則。而且,賦予自衛隊太多動用武力的權力,與日本和平憲法精神相抵觸。
威脅何在
防衛廳長官大野功統并未言明誰對日本構成“潛在威脅”。但他在舉例時提到,目前存在著許多關于朝鮮發展導彈和核武器的議論。
與此同時,美日兩國正在籌建“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引進“聯合指揮管理系統”,將早期預警衛星獲取的情報和指令通過衛星迅速下達給承擔導彈攔截任務的日本自衛隊相關部隊。(鄧玉山/新華社專稿/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