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建設廳近日對山東省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運行情況進行通報,我省17個設區城市除德州市外,其他均已將污水處理費提高到了省政府規定的最低限價水平(0.8元/噸),但是56.33%的污水處理廠卻存在“窩工”現象,運轉率達不到國家要求。
目前,我省17個設區城市除德州外,其他16個城市均已將污水處
理費提高到了省政府規定的最低限價水平(0.8元/噸)。其中,濟南市調整了城市供水價格,污水處理費自今年7月1日起執行省規定標準;濰坊市在今年1月已將污水處理費直接提高到平均1元/噸的保本微利水平。在全省91個縣(市)中,已有61個按省政府最低限價水平制定出臺了污水處理費新的收費標準;其中35個縣(市)已經開始執行。鄒城市政府在2005年6月將污水處理費直接提高到平均1.03元/噸的保本微利水平。
污水處理費上調了,但是污水處理廠運行如何呢?根據國家要求,新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當年運轉負荷率不得低于60%,3年后不得低于75%。我省要求列入國家和省規劃,目前尚未開工的污水處理廠,今年必須全部開工建設;現已建成尚未運行的,上半年必須全部投入運行;滿負荷運轉率低的,今年必須建成配套主干管網并且達到65%的滿負荷運轉率。
督察結果顯示,截至6月底,我省145座污水處理廠已建成71座,正在調試18座,在建41座,未開工15座。已建成的71座中,31座滿負荷運轉率達到75%及以上,符合國家要求的占到43.67%;另外,34座達到50%左右;濰坊、禹城2座污水處理廠因進行管網改造和設備檢修暫停運行;平陰第一廠、薛城、微山、樂陵等4座沒有運轉或運轉不正常。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65%及以上的市、縣(市、區)已有36個,達到50%左右的有18個,達不到30%的有薛城、微山、樂陵3個。
據分析,污水處理廠嚴重“窩工”與市場化程度較低有直接關系,145座污水處理廠中,36座仍為事業單位尚未改企,109座為企業,其中35座已經或正在市場化運作。(記者李琥珀實習生曾事成通訊員邵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