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蘇軍分割日軍的防御 |
   蘇軍?巳哲    1938年~1939年,蘇軍與日軍沿中蒙、中蘇邊界兩次激烈交火。其時,蘇軍因為國內肅反而士氣低落,而被武士道
精神毒化的日軍兇暴異常。然而,蘇軍取勝了,勝得干脆利落。    哈桑湖戰役,蘇軍以兩萬余人配合200多輛坦克,發起進攻,日軍70多輛坦克全被擊毀。戰役以日軍遺尸3000多具、全線敗退而結束。
   諾門罕戰役,日軍敗得更慘。此戰,兩相比較,日軍兵力優于蘇軍。最終,日軍共死傷5萬多人,飛機損失180架,火炮、坦克大部分被擊毀。而蘇軍死傷1萬多人。
   蘇軍對日軍作戰,總是贏得輕松。除哈桑湖、諾門罕戰役之外,1945年的遠東戰役,也是打得毫無懸念,毫無波折。此役,蘇軍共動員174萬兵力,實際進入東北不足百萬。戰役從8月9日打到9月2日,共殲日軍67.7萬人(包括投降),蘇軍僅付出傷亡3萬多人的代價。
   德軍沖垮蘇軍
   如果我們憑蘇、日兩軍的交戰狀況,得出結論說,蘇軍是二戰中最強大的軍隊,那就錯了。
   1941年6月22日,德軍以153個師進攻蘇聯,其中,坦克師24個,擁有坦克4300輛、強擊火炮4300門。德軍還得到4980架飛機的支援。入侵德軍的火炮數量,比前線蘇軍多一倍,實行機械化牽引。這是一支強大的進攻力量。
   但是,蘇軍也不弱。蘇軍部署了149個師在前線抵御德軍的進攻。其中,坦克師36個,摩托化師18個,步兵師88個,騎兵師7個,另有1個獨立步兵旅。蘇軍在兵力、裝備上并非處于劣勢,坦克數量上甚至占有優勢,更何況這只是最前線的兵力。
   但是,自6月22日開戰以來,蘇軍節節敗退,至12月20日,蘇軍“在戰爭的最初半年內,約100萬人被俘,占整個戰爭期間蘇軍被俘人數的65%”。
   這還是蘇軍嗎?哈桑湖、諾門罕作戰時痛擊日軍的那種氣勢哪去了?
   美軍橫掃德軍
   學術界有一種觀點認為,德軍那種“天上飛機俯沖,地面坦克隆隆”的機械化閃電戰,對英軍、法軍有效,對蘇軍有效,但對美軍無效,可能適得其反——美軍最歡迎與對手打大規模機械化戰爭。
   二戰后期,東線德軍在蘇軍優勢兵力的壓迫下節節敗退,但西線德軍還保存著完整力量,擁有數千輛坦克、數千架飛機、數萬門火炮,成建制的兩百多萬人的部隊還在。這些部隊(諾曼底登陸后)與美軍交戰時,用盡謀略,如靈活使用坦克兵團,集中優勢兵力,將美軍部隊引入包圍圈等(如阿登戰役)。然而,一切無濟于事,美軍絲毫不理睬德軍的各種戰略戰術,你有千條計,我有“推土機”。我只管“推”,你奈我何?正是憑借這一點,它打敗了作戰藝術高超的德國人!
   日軍打怕美軍
   由此,如果我們以為美軍是二戰中最強的軍隊,那又錯了。整個二戰中,美軍最怵日軍。
   塔拉瓦島、夸賈林島、塞班島……每一次攻島戰役,美軍事先都使用鋪天蓋地的火力進行摧毀——兵力、裝備優勢比對付德軍的要大得多。然而,在這些戰役,美軍無不付出慘重傷亡才獲勝。
   以沖繩島戰役為例,守島日軍共十萬人,日本向沖繩島增援的船只都被炸沉了,島上原有的飛機、坦克都被美軍炸光,守軍只能依靠手中的機槍、步槍、手榴彈迎戰。為攻占沖繩島,美軍集中45.2萬人的兵力、2500架飛機、1500艘艦艇。這就像大炮打蚊子。這場實力懸殊的戰役,從1945年4月1日打到7月2日才告結束。戰況如此艱難,令美國人感到震驚。
   二戰的最理想進程
   俯瞰二戰這臺全景劇,其一場場戰事,就像錘子剪刀布——蘇軍克日軍,日軍克美軍,美軍克德軍,德軍克蘇軍。
   二戰的最理想進程是這樣的:當1940年德軍占領全歐洲時,美軍應該參戰,單挑德軍,而蘇聯可以騰出手,單挑日軍。如果這樣打仗,蘇聯可以免衛國戰爭的慘重損失,中國抗日軍隊與蘇聯協同作戰,可提早獲得抗戰勝利……總之,二戰各國的總損失要小得多,各國人民的犧牲要小得多。不過,這屬事后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