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西方近代數學開始傳入中國。辛亥革命后,一些學者回國開始在大學創辦數學系。到20世紀30年代,形成了一支數學教學和研究的隊伍。1935年,以胡敦復、馮祖荀、熊慶來、陳建功、楊武之、蘇步青等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創建了中國數學會。于當年7月2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舉行中國數學會成立大
會,胡敦復先生被推選為中國數學會第一屆董事會主席。 1936年中國數學會會刊《中國數學會學報》(后改名為《數學學報》)創刊,這是中國數學史上第一本數學類學術性刊物。從1935年到1949年中國數學會走過了艱苦創業的第一階段,從1949年到1966年,中國數學會的第二階段是中國數學走向成熟的時期。然而隨后的10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中國數學會活動也被迫完全停止。1978年,科學技術迎來了明媚的春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數學研究與教育進入了歷史上發展的最佳時期。 至今為止,中國數學會共召開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經過中國數學家的努力,1986年中國數學會成功地與臺灣數學會作為一個整體加入了國際數學聯盟。2002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北京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