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衛生部新聞辦公室、農業部辦公廳新聞處25日聯合通報,2005年6月下旬以來,四川省資陽市相繼發生了以急性起病、高熱、伴有頭痛等全身中毒癥狀,重者出現中毒性休克、腦膜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例。根據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有關專家初步認定,疫情系由豬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人-豬鏈球菌感染
。
衛生部新聞辦公室及農業部辦公廳新聞處告知媒體,人感染豬鏈球菌的直接因素為宰殺、加工病死豬。病例呈散狀分布,未發現人傳人現象。人感染該病的潛伏期為數小時至數天,平均潛伏期為2至3天。多數病例發病急、臨床表現重,約50%病例發生中毒性休克綜合征。
兩部委發布消息說,截至7月24日中午12時,累計發病80例,其中臨床診斷67例,疑似13例;已經死亡19例,治愈出院4例,現住院病例中病危17例。病例分布在資陽市、內江市的4個區(縣),發病患者共涉及40個鄉鎮(街道)、75個村(居委會)。
衛生部和農業部介紹說,疫情發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疫情發生地的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行動,深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主動搜索病人,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千方百計切斷傳播途徑,盡最大努力減少死亡。衛生部和農業部立即派出聯合工作組協助當地衛生、農業部門緊急行動,確定定點醫院,培訓醫務人員,廣泛開展排查,搜索可疑病人和可能感染豬鏈球菌的生豬。同時,加強健康相關知識教育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防病意識。要求當地居民不要宰殺、加工病死豬,防止疫情傳播。
衛生部、農業部表示,兩部委將繼續加強與四川省及疫情發生地有關部門的聯系,組織做好豬群和人間疫情的調查、防控和實驗室檢測工作。衛生部、農業部分別已將疫情及防治工作進展及時通報港澳臺地區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
記者探訪: 劉賢根之死
記者抵達內江市資中縣醫院一刻鐘前,一名病人在25日12時15分許離開了人世。
死者名叫劉賢根,男,56歲,高樓鎮古樓村十組村民。
7月18日下午,劉賢根被鄰居叫去,殺一頭死掉的豬。劉的妻子說,當時去的時候知道要殺的是瘟豬———當地人把非正常死掉的豬叫瘟豬,但因為此前多次殺過豬無事發生就沒在意。
一頭豬在劉賢根的刀下,兩個小時內變成了裸露著豬皮的白條肉。但劉并沒有吃自己殺的豬肉。
20日下午,劉賢根在家里正修理農具,突然感到全身乏力,隨后開始發高燒,以為是感冒就吃了點家里備用的感冒藥睡下。
21日早晨8時,劉賢根起不了床,其妻子突然發現劉的臉上出現黑色斑痕,隨即還發現胳膊上、身上也有不少黑斑。本村的醫生一邊給劉賢根輸液,一邊說他從來沒見過這個病,還是早些送醫院檢查治療。當天中午12時,劉賢根被送到急診,醫生診斷為有可能是敗血癥,住進感染科治療。
25日9時50分,劉賢根出現呼吸衰竭等危險癥狀,醫生建議開刀做手術,劉妻在手術協議書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期盼丈夫能度過難關。但12時15分許,劉停止了呼吸,并被送往停尸房。
在感染科門口照顧病人的家屬目睹了死者死亡后的情景,“一個醫生和兩個護士用擔架把尸體抬了出來”,胳膊、臉、身體,甚至是股溝的最下方都是黑色的斑痕。他們在猜想那些得了“怪病”的病人死后是否都是這個模樣。
劉妻的臉上已經沒有任何色彩,在記者看到她時,悲傷暫時掩藏在了心里,她著急想知道的是,到底是什么病奪走了丈夫的生命。(重慶晨報)
什么是豬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屬國家規定的二類動物疫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
豬鏈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鏈球菌引起的豬的多種疾病的總稱。自然感染的部位是上呼吸道、消化道和傷口。表現為急性出血性敗血癥、心內膜炎、腦膜炎、關節炎、哺乳仔豬下痢和孕豬流產等。本病流行無明顯季節性,但有夏、秋季多發,潮濕悶熱的天氣多發的特點。有時甚至可呈地方性爆發,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給規模化養豬造成嚴重的損失。
豬鏈球菌病可以通過傷口、消化道等途徑傳染給人。專家建議,不要宰殺、食用病死豬,發現不明原因死亡的生豬要及時報告獸醫部門。對豬鏈球菌病,通過預防性治療和采取免疫、消毒等綜合措施,是可以控制和撲滅的。
病死豬肉致人死亡有先例
去年11月,江蘇泰州戴窯鎮一農民因食用病死豬肉身亡。流行病學調查認為,該農民為疑似豬鏈球菌感染。據了解,該農民時年57歲。去年11月7日,他與另外4人將本村一村民家的死豬買下宰殺,5人將豬肉均分后帶回家腌制。11月9日,該農民感到不適,10日下午到戴窯鎮中心醫院,終因搶救無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