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建設廳出臺《關于創建山東省節約型建設行業的意見》。按照意見要求,自2005年起,山東省將用3年的時間,在全省建設系統開展以“節能、節地、節水、節約原材料”為重點的創建節約型建設行業活動。
據建設廳有關人士介紹,建設領域是資源、能源消耗較大的領域,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間接消耗
的能源占全社會總能耗的46.7%,用水占城市用水總量的47%,使用的鋼材和水泥分別占到總使用量的30%和25%。因此,山東省將以提高建設行業資源利用率為核心,以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為載體,以“節能、節地、節水、節約原材料”為重點,提高建設系統資源節約技術和管理水平。
建筑節能:明年公建節能達50%
城市和縣城所在地建制鎮規劃區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全部達到節能50%的標準要求并逐步實施居住建筑節能65%的標準;大中城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開始啟動,政府機構建筑節能改造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保證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得到較好的推廣,新建住宅一次性裝修率達到30%,新建建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降低10%。
按照要求,全省城市和縣城所在地建制鎮規劃區內新建居住建筑最遲于2006年底全部達到節能50%的標準要求;從2006年起,公共建筑執行節能50%標準;2007年起,城鎮新建居住建筑執行建筑節能65%的標準要求。
另一方面,將大力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與供熱制冷方式改革。其間,將盡快制定并完善供熱管理和分戶熱計量收費辦法。按照要求,城鎮新建的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凡使用集中供熱設施的,都必須設計具有分戶計量及室溫調控功能的采暖系統;既有建筑要逐步改造,穩步推行分戶計量和溫控裝置。
建設節地:3年內節地10萬畝
在3年內,城鄉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的增長幅度要在現有基礎上力爭減少20%;新型墻材生產量占墻材生產量的比例達到65%以上,應用比例達到75%以上,所有設市城市和縣政府所在地建制鎮規劃區建設工程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實現節地10萬余畝的目標。
同時,已限期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等的48個城市,逐步禁止生產實心粘土磚,逐步淘汰粘土制品;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鎮規劃區范圍內的建設工程,自2006年1月1日起不得使用實心粘土磚;其他建制城鎮規劃區范圍內的建設工程,自2008年1月1日起不得使用實心粘土磚。提倡小高層、高層住宅,嚴格控制低密度、高檔住房的建設,對中小套型、中低價位普通住房在規劃審批、土地供應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支持。
城市節水:3年節水量達4億立方
按照3年計劃,全省城市新增工業用水的一半將靠節水解決;全省城市年節水量達到4億立方米,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75%,城市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75%;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平均減少到12%;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的節水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20%。
同時,用水進行定額管理,實施超計劃、超定額加價收費,缺水城市必須實行高額累進加價制度。在確保居民生活用水的同時,適當拉大各級水量間的差價,逐步實行階梯式計量水價制。加大污水處理費征收力度,到2006年提高到1元/噸。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步伐,加強檢查維護,應用測漏堵漏新技術,使用新型管材,降低漏損率。按照各方分擔、統一組織的原則,全面實施城市用水“一戶一表”改造。各城市在建設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同時要配套建設回用水處理設施,加大污水回用規模。
建筑節材:推廣可循環利用建筑材料
必須提高建筑品質,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努力降低對建筑材料的消耗。推行一次裝修到位或菜單式裝修模式,減少耗材、耗能和環境污染,避免二次裝修造成的建筑結構破壞和人、財、物力的浪費,并積極研究和開展建筑垃圾與部品的回收和利用。
同時,推廣鋼結構為主的可循環利用的新型建筑體系,大力發展住宅通用部品,推廣運用新型墻體材料、化學建材等高性能、低材耗的可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