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島市林業部門介紹,在未來十年內,青島計劃建設總面積達61090公頃的七處濕地自然保護區。這意味著濕地占全市面積16%的青島將首次把濕地正式納入政府的“保護圈”。 當城市生產、生活的許多污水在沒有凈化處理的情況下就排放到周邊河流里,慢慢地我們發現原本清澈的
河流變得污水橫流惡臭襲人。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和生命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環保問題已然成了當今的熱門話題。濕地被譽為“自然之腎”,然而,不容樂觀的是我國最大的濕地———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也正在走向衰竭,“腎衰竭”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近年來,我國某些地區開始大力建造人工濕地,據說既可以凈化污水,又可以美化環境。人工濕地可以說是大自然的“人造腎”,而今,人工濕地正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并發揮著顯著作用。據報道,去年7月北京城區內最大的人工濕地在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建成了,喧囂中的市民可以享受到寧靜與自然。云南省玉溪市自2001年就開始實施人工濕地治污工程,至今仍在不斷擴大范圍,在嘗到了甜頭后,該市又提出了“生態立市”的方針,要把玉溪建成云南省第一個生態市。 中國科學院專門研究濕地環境與生態的專家王學雷研究員說,人工濕地同天然濕地一樣,也具備許多生態功能。現在,很多城市污水處理廠已經借鑒了濕地特點,采用生態凈化技術把污水處理廠建成了公園。其實,人工濕地在西方國家早已開始建設,從養豬場到水公司都構建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取得良好效果。 既然濕地對保護環境有這么多實實在在的好處,既然人工濕地的建設在技術方面已經成為可能,那么我們在大力保護自然濕地的同時,因地制宜多建立一些人工濕地又何樂而不為呢?謝煥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