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抗日的愛國將軍 鄧寶珊 鄧寶珊(1894———1968),原名鄧瑜,甘肅天水人。辛亥革命時,參加新疆伊犁起義。1917年后,在陜西任靖國軍第四路營長、團長、副總司令。1924年參加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任第二軍旅長、師長。1926年后,任國民聯軍援陜前敵副總指揮、國民
聯軍駐陜副總司令、國民黨陜西綏靖公署駐甘肅行署主任、代理甘肅省主席、楊虎城部新編第1軍軍長等職。 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后,鄧寶珊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正確主張,在晉、冀、魯奔走呼吁各方團結抗日。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鄧寶珊積極支持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提出的八項主張,有力配合了事變的和平解決。張學良將軍被扣南京后,蔣介石派三路大軍準備進占西安,楊虎城將軍處境困難,電邀鄧寶珊赴西安協助處理。他到西安后,努力協調各派之間的工作,對避免內戰、穩定局勢,貫徹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起到積極的作用。國共合作抗戰以后,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在蘭州設立了辦事處,此時鄧寶珊尚在蘭州,他與中國共產黨駐甘代表謝覺哉等同志來往甚密,支持辦事處的工作。后鄧寶珊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第二十一軍團軍團長,赴榆林就任。鄧寶珊不辭艱險,恪盡了愛國將領的天職。鄧寶珊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居心和行為深為不滿,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與陜甘寧邊區友好相處,協力抗日。毛澤東同志曾致信鄧寶珊:“八年抗戰,先生支撐北線,保護邊區,為德之大,更不敢忘。”對鄧將軍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1949年鄧寶珊率部起義。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甘肅省省長;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四屆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全國政協常委。(據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