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嶗山區要把黨中央這一重大戰略部署落實好,就必須立牢科學發展觀,實現統籌發展,建設繁榮、平安、文明的“和諧嶗山”。
一、突出抓好和諧意識的培養,
把構建“和諧嶗山”落實在立牢科學發展觀上
嶗山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底蘊深厚,集行政區和國家級高新區、風景區、旅游度假區于一體,在青島這個山東龍頭中居于“龍眼”位置。作為儒釋道三教共生的嶗山,其文化特質就是一個“和”字,表現為道家“天人合一”的精神、儒家“和為貴”的理念和佛家“寬容”的濟世情懷。強化和諧意識,把整個區域打造成一個大的生態景區,是嶗山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根本選擇和必由之路。
從嶗山發展歷史看,什么時候體現和突出了“和諧”,什么時候就贏得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什么時候忽視和違背了“和諧”,什么時候發展就走了彎路。近年來,嶗山區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差異競爭、錯位發展”的策略,重調研、理思路、打基礎、解矛盾、搞規劃、定規范、謀發展,展現出實力增強、活力倍增、潛力巨大、魅力提升、人力合一的新氣象,初步形成了“青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心、青島旅游度假中心、青島東部商貿中心、青島高等教育發展中心、青島節慶會展中心”五個中心和“經濟外向型、人口移民型、環境生態型、旅游度假型”四型城區,奠定了構建“和諧嶗山”的基石。
但實踐中也暴露出不少矛盾和問題,其原因歸根結底是沒有站在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與雙贏。對嶗山而言,當前既是“黃金發展期”,又是“急劇轉型期”,還可能是“矛盾凸顯期”。要實現“洞天福地”與“青島硅谷”的有機統一,最重要的是要在各級黨政頭腦中真正樹立起和諧意識,破驕、破滿、破難、破低、破慢,站在高起點,實現新跨越,靠科學發展構建一個完美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和諧嶗山”。
二、突出抓好集約經濟,把構建“和諧嶗山”落實在追求綠色GDP上
經濟發展是社會和諧的物質基礎。但發展又絕不能是只要速度不要質量和效益的發展,特別是像嶗山這樣的資源珍稀區,必須走集約發展之路。因為單純的GDP發展、失調的發展和短期行為的發展,不僅不利于構建“和諧嶗山”,還會破壞“和諧嶗山”的構建。年內以調整規劃、優化布局為先導,充分釋放土地潛能,全力以赴抓好海克斯康、頤中煙草總部、極地海洋世界等總投資235億元的一批高新技術、旅游經濟大項目建設,高水平啟動青島國際啤酒城改造和商務一區、商務二區建設,加快形成以株洲路一線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帶、以海爾路一線為重點的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研發中心產業帶和以東海路一線為重點的濱海旅游經濟產業帶,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節慶會展業和旅游業集群式發展。依托青島國際啤酒節、旅游文化節、嶗山茶節等重大節會和石老人觀光園、百雀林等都市農業觀光園區,突出特色鮮明的啤酒游、鄉村游、文化游等,形成生態旅游新的亮點和賣點。
三、突出抓好生態環境的改善,把構建“和諧嶗山”落實在可持續發展上
人與自然的關系反映著人類文明與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及其結果。征服自然在給人類帶來巨額財富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災難。破壞生態環境就是摧殘生產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以展現嶗山的山海美景、營建奧帆賽高水平的城市景觀為目標,堅持“減量利用、合理開發、循環發展”的原則,充分體現“生態第一、保護為先、規劃至上”的要求,積極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通過持續治水、奮力興林,實施公路“村村通”和總投資100多億元、建筑面積200多萬平方米的舊村改造,嚴厲打擊破壞山體和違章建筑等行為,抓好河道碼頭、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重點區域的環境整治。
四、突出抓好社會事業的發展,把構建“和諧嶗山”落實在為群眾謀利益上
構建和諧社會,重要的一點是要讓人民群眾從改革發展中看到和諧社會的美好圖景,從日常生活中感到和諧社會的溫馨情懷。我們堅持把體恤民情、保障民生、維護民利作為構建“和諧嶗山”的著眼點,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充分體現黨和政府的溫暖。在社會保障方面,以企業保險、自由職業者保險、農工商保險、農村養老保險和老年生活補助“四保一補”為核心,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同等對待、同等標準、同步保障。在慈善救助方面,已接收社會各界捐款968萬元,其中用于幫學、安老、慈孤、助醫、濟困支出113萬元,保證了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籌資980萬元,為全區325戶殘疾人新建了2.2萬平方米的安居工程,在全國率先解決了殘疾人住有所居問題。在就業安置方面,完善公共就業和增收促進體系,努力實現域內的充分就業。如區政府設立1075萬元專項基金,開發公益性崗位,組建了1160人的專業森林管護隊伍、150人的協警員隊伍和100人的維護穩定大隊。在衛生、教育方面,加大校建校改和醫療場所設施設備建設力度,伴之以優秀人才的選聘,為衛生和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出資300萬元為8萬名農村群眾免費接種乙肝疫苗,每年定期免費給社區老年人體檢,等等。
五、突出抓好社會文明進步,把構建“和諧嶗山”落實在施政創新上
社會文明進步是一個區域的靈魂和魅力所在。我們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為目標,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文化建設和誠信建設,大力培育和弘揚“誠信、和諧、博大、卓越”的城市精神;倡導文明民主、崇尚科學、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形成新型的人際關系;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城區。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堅持和完善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校務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實行社會監督評議黨政機關、決策評估、責任追究等制度,開展“四型機關”、“五項工程”、“三訪談”等活動,全力打造公正、透明、務實、高效、清廉的服務環境。堅持全面貫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方針,努力形成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新風,大力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六、突出抓好社會穩定的營造,把構建“和諧嶗山”落實在保證一方平安上
社會安定有序既是和諧社會的主要標志,又是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我們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一方面,深入開展“干部素質提高年”和“基層組織建設年”等活動,努力建設政治堅定、素質過硬、執政能力強的公務員隊伍,真抓實干、勤奮敬業的農村干部隊伍,勇于開拓、誠信經營的企業家隊伍,技能精湛、治業嚴謹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從大局上保證了政通人和、區泰民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人民內部矛盾化解機制、群體性事件處置機制、社會治安防控機制、安全生產保障機制、維護社會穩定責任機制”等五個機制,抓源頭、抓苗頭、抓早、抓小,著力解決因土地征用、房屋拆遷、企業重組改制等問題引發的不穩定因素,堅決糾正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零暴力家庭”、“零案社區”等活動,打造適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寧靜港灣”。2004年,嶗山區信訪工作和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均列青島12個區市首位。
(李增勇 作者為中共青島市委常委、嶗山區委〈高新區、風景區工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