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了個怪瘤子的王建榮 內蒙古晨報記者 胡鵬攝影
內蒙古晨報報道(記者 胡鵬)
沿著蜿蜒、凹凸不平的廠間小道,在董懷龍的指引下記者走進一間低矮小平房內,屋子
不足十平方米,屋內彌漫著濃烈的酒精味。靠東邊有一張床,上面躺著一名婦女,上身裸露,一顆足有小型足球那么大的肉瘤子赫然掛在她的胸前。看到有人進來,她微微傾了一下身子有氣無力地擠出兩個字“坐吧”。董懷龍指著病床上的人對記者講:“這是我妻子。”
胸部長出肉瘤
7月28日,包頭一居民給記者打電話稱在他哥哥的廠房內,住著一對十分貧困的夫妻。與常人不同的是那名妻子得了一種怪病,胸部長出一個足有小足球大小的肉瘤,雖經幾年多次摘割但越割越大,前一個月因手術不成功回到家一直臥床不起。進入夏天后,由于巨瘤向外滲血散發出來的臭味擾民,房東將他們趕了出來。在無家可歸的情況下,他的哥哥出于好心,讓他倆在廠子的小平房內暫住幾日。
摘除左乳
這個得怪病的“妻子”叫王建榮現年44歲離異。“丈夫”董懷龍,今年44歲,包頭市東河區人,也離異。2000年經人介紹剛離異的王建榮與正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打工的董懷龍認識,在未辦理結婚證的情況下,兩人不久便住在一起,并一同回到包頭市生活直到現在。就在共同生活半年之后,董懷龍經常聽到王建榮說自己左乳部位疼痛,去醫院一檢查,醫生告知是纖維瘤,沒什么大問題,只要割去就行。可是由于當時經濟上拮據,兩人商量等經濟寬裕之后再治療。到了2000年年末,董懷龍再次陪同王建榮到醫院檢查,卻被醫生告知只有割掉左乳房才能徹底根治胸部的疼痛感,否則就會產生癌變。這個消息不亞于晴天霹靂,兩人當時懵在那里。回到家中,想到只要保命,摘除一個乳房又怕什么,兩人最終決定做摘除手術。2000年12月,王建榮做了左乳摘除手術。手術成功,胸部的疼痛感消失了,可是未曾想到,更大的折磨才剛開始。
多次手術
2002年初,王建榮發現自己的左乳部位長出一個手指肚大小的肉瘤。她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董懷龍,董懷龍意識到這很可能是左乳摘除術后引發的后遺癥他帶上“妻子”到醫院咨詢大夫。復查得知這只是普通的小肉瘤割去就會好。可是第一次割去以后隔了一段時間,又有一個肉瘤子生長了出來,而且個頭比第一次割去的要大許多。好像是有規律的惡性循環,從2002年開始直至2005年上半年,董懷龍幾乎每三個月便領著王建榮去醫院割一回奇怪的肉瘤,這四年中,王建榮胸部長出的肉瘤子總共割了13次,直至今年6月20日最后一次手術,最終導致這個肉瘤長至小足球大小。
今年5月份,當他已不能在親戚朋友那邊借到一分錢時,他只好以朋友的名義從銀行貸款5000元。錢準備好后,董懷龍決定盡快帶著她到內科大二附院準備做化療,可是這次化療卻讓王建榮再也沒有站起來。
放療失敗
6月9日,董懷龍帶著王建榮來到內蒙古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按照醫生的建議董懷龍決定給王建榮做化療。可是這一次手術非但沒有讓病情緩解,病情更糟。
6月20日最后一天放療,王建榮身上的巨瘤開始破損,表層開始不停向外溢血,放療被迫中斷。住在醫院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董懷龍懷著悲痛的心情將王建榮送回家中。可是由于失血太多,王建榮已變得有氣無力,身體十分虛弱,而最令他們害怕的是,那個巨瘤還在不停地生長,只要王建榮稍稍直起身子,巨瘤表面就會流血。
向名醫求助
7月初,董懷龍去包頭市中心醫院胸外科咨詢,醫生告訴他肉瘤可以割,但是割后必須植皮,前后的費用大致在20000元左右。這個數字對于他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董懷龍家里現在已無一分積蓄,還欠著親戚朋友20000多元錢,每月只是靠著妹妹給的200元錢生活費生活。而這200元錢不僅要用來吃飯還要為王建榮買些藥品。治療費何時才能得到,巨瘤何時才能從“妻子”虛弱的身體上割去?對于董懷龍來說都是一個天大的問號。
結束采訪時,董懷龍想通過媒體求助于名醫,共同確診他“妻子”究竟得的是一種什么怪病?有沒有一種藥物或是一種療法能夠一次性根治這種怪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