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島軍地雙方堅持攜手維護社會穩定和軍事安全,營造了軍地團結協作、軍民魚水情深的良好局面。我市創建軍地團結協作機制的經驗做法,得到中央和省有關部門肯定并推廣。
———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全方位加強軍地團結協作。為加強軍政軍民團結、共同維護青島
社會穩定,我市軍地雙方在創新協作思路、協作機制和協作領域等方面,不斷謀求新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建立和完善了軍地團結協作的長效機制。其中,通過建立高層聯席會議制度,逐步制定完善了社情調研、信息交流、檢查督導、人員培訓、典型示范、聯防巡邏、征求意見、表彰獎勵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市軍警團結協作領導小組、聯絡中心、基層協作站“三位一體”的協作體系,形成了“重要信息聯通,重大活動聯動,社區治安聯防,互涉案件聯辦,突發事件聯處,文明城市聯創”的協作運行機制。圍繞軍事斗爭準備、維護國防安全、處置突發事件、重大活動保衛、凈化營區環境以及搶險救災、涉軍維權、優撫保障、復轉安置等各個方面,不斷拓展了協作領域。
———適應維護國防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要求,強化軍地聯動聯防機制。一是軍警聯手共保國防安全。軍事駐地的公安機關強化國防意識,認真履行職責,在重要軍事目標內設立公安派出所和治安辦公室,對軍事禁區周邊依法限制設立有關辦公住所,同時做好周邊群眾的國防教育;公安機關配合駐軍加大對軍事禁區、軍事機密、軍事設施、營區秩序保護力度,有力地保障了軍事設施和營區安全。針對青島駐軍適時組織的軍事演習規模大、人員多、涉及面廣的情況,組織公安民警和民兵維護治安秩序,確保了多次演習任務的順利完成。二是信息聯通共保政治穩定。軍地雙方堅持把維護政治穩定擺在首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調研、相互通報社情動向,聯手制訂完善反恐怖、處置突發事件等預案,加強應急演練,提高了處置能力。開通了涉軍維權“綠色通道”,共同加強對軍地互涉糾紛、案件的調解處理,促進溝通協商,及時妥善處置。去年以來,共妥善處理軍地互涉案件和有關糾紛25起,查處侵害軍人人身財產安全案件36起,穩定了部隊官兵思想,融洽了軍地關系。三是治安聯防共保社會治安。軍事駐地公安派出所組織足夠警力,加強營區和軍事設施周邊環境的治安防范,駐青部隊也積極支持駐地公安機關的偵查破案、追捕逃犯和治安巡邏等工作。我市還成立了民兵治安巡邏指揮部,在夏季旅游旺季、重大節慶活動期間,組織市內四區聯合成立由400余人組成的民兵應急分隊,協助公安民警開展治安巡邏和盤查,及時發現和打擊犯罪分子。去年以來,民兵應急分隊在參與治安巡邏中,協助公安機關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和違法分子近200余人、破案近百起。
———適應部隊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要求,促進軍地雙擁共建。我市軍地雙方以連創“雙擁模范城”為動力,以深化雙擁共建活動為載體,堅持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推進部隊建設和青島經濟建設同步發展。一是大力服務軍隊建設,確保駐軍安心國防事業。各級政府或出資修建國防擁軍路、營房和訓練場,或有針對性的修碼頭、遷漁船、清航道,或投資新建駐軍蔬菜基地、幫助駐青部隊改造燃煤灶和鍋爐,或建起科技擁軍電腦學校、向部隊贈送電腦等文教設備和圖書等,有利保障了軍港和海防建設,豐富了部隊官兵的文化生活。著眼于促進優撫安置工作,我市建立完善政府幫助、市場就業、社會保障的隨軍家屬就業機制,依托各級就業服務機構大力開發就業崗位,開辟了隨軍家屬就業快速通道,使隨軍家屬當年安置率達100%、失業軍嫂安置率達90%。近年來,我市安置軍轉干部數量居全國同類城市之首,去年,有1756名軍轉干部來我市,其中,1293名屬計劃安置,463名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的退役金、醫療保障等方面待遇得到了妥善落實;截至目前,已基本安置完畢屬計劃安置的1340余名軍轉干部。我市還注重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和促其自謀職業,并落實優撫政策,農村義務兵家屬戶優待達3300元、城鎮義務兵家屬優待按3000元標準兌現。二是大力服務地方建設,積極為創城做貢獻。駐青部隊在完成軍事訓練的基礎上,積極投身“繁榮青島、平安青島、文明青島”建設。如通過參與打隧道、炸暗礁等,支援引黃濟青、大沽河分流、西水東調等地方建設工程;通過參加濱海步行道建設、海泊河清淤、鐵路周邊及前海一線環境綜合整治和地方植樹造林活動等,積極參與綠色奧運工程和文明城市創建。去年以來,駐青部門配合地方完成重大保衛警衛任務30余次,參加搶險救災行動、處置突發事故20余起。本報記者本報通訊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