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后,夫妻二人為孩子存了一筆錢,F在,這段婚姻又走到了盡頭,為這筆錢的歸屬,二人發生了爭執。    再婚后給孩子的存款贈與?共同財產?
   六年前,劉女士和李先生辦理了結婚手續,劉女士是再婚,當時帶有一4歲女兒。
   婚后,為增進自己與劉女士母女倆的關系,李先生主動提出,每月從自己和劉女士的工資里拿出400元,存到劉女士女兒名下,算是給孩子的教育基金,F在,這筆錢已有3萬元。
   今年4月,李先生提出,因感情不和,要與劉女士離婚。在分割財產時,劉女士認為,這筆錢是李先生主動給自己女兒的,應屬贈與。而李先生則認為,錢是從兩人的工資里出的,無非是用孩子的名字存到銀行的而已,應算是兩人的共同財產,要共同分割。
   分析:這筆錢是劉女士和李先生的共同財產呢,還是李先生給孩子的贈與?如果前者成立,那么,這筆錢就應共同分割;如果后者成立,那么,劉先生對這筆錢就沒有主張的權利。
   怎樣算是贈與行為呢?
   法律規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準。
   從劉女士的情況來看,六年前,是他們夫妻二人口頭約定從二人的共同財產中拿出400元贈與女兒,并進行了實際的履行,所以應認為贈與關系成立。現在李先生認為,這部分存款來自于雙方的,說是給女兒,無非是用她的名字存進的銀行,不承認這是贈與,F在劉女士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證據,證明李先生的存款是一種贈與行為。
   如果劉女士提供不出的證據的話,按照法律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除特別約定的外,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就應平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