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8月2日訊
四方區在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抓住重點,破解難點,針對不同層面、不同領域黨員的實際情況,堅持"四個分類",確保所有黨員都能參加學習和受到教育。
一、分類摸清黨員底數。針對街道社區和企業黨員成分多樣、差異性大的特點,區分街道機關黨員、社區黨員、"兩新"組織黨員三大類別
,堅持普遍查與重點查相結合,采取發放致黨員的一封信、成立摸底小組、黨員領導干部包片負責等形式,超前進行全面摸底,對每名黨員逐個登記造冊,建立教育活動檔案。通過摸底,對社區黨員分布情況和生活困難、"兩新"組織黨員的思想認識、下崗黨員的集中學習、流動黨員的組織管理和學習場所、工學矛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做到底子清、問題準、方向明。
二、分類確定教育形式。一是對街道機關黨員進行集中施教。堅持每天早上班1小時、晚下班1小時,采取個人領讀、集體朗讀、提問競答、當堂測試等辦法,認真學習規定篇目和內容。同時,要求黨員領導干部帶頭上黨課、記筆記、寫體會,其他黨員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加強自學。二是對社區黨員實行因人施教。針對退休黨員,除參加社區組織的集中學習外,采取"按需選學"辦法,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間段,由黨員根據實際自主選擇時間參加學習;針對傷病等行動不便的黨員,區委和各社區黨組織成立"永葆黨員先進性巡講隊",進行登門輔導,送課上門;針對外出務工黨員,通過電話、傳真、郵寄、網絡等方式和途徑,逐個發送教育活動資料;針對自謀職業等其他情況的黨員,充分考慮他們白天忙于生計的實際,開辦"夜校",晚上組織集中學習;三是對"兩新"組織的黨員實行聯合施教。實行街道黨員領導干部靠上重點抓,并采取與社區就近掛鉤、合并教育的方式,以社區帶"兩新",推動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
三、分類設計教育載體。一是在全區黨員中深入開展
"一管三帶一聯"活動。即:黨員"管好自己,帶好家庭、鄰居、樓院,聯好戶",把關心、服務和凝聚群眾的要求落實到基層每名黨員。為此,他們組織社區黨員成立了"八大員"志愿者隊伍,建立了"黨員特色崗"、"黨員示范崗",推出了"365黨員假日工作室",建立了"八上門"和"六必訪"制度,開辟了
"一壇、一報、一網、一欄"等互動陣地。二是在街道機關開展"讓黨徽在崗位閃光"主題實踐活動。各街道行政服務大廳實行了領導帶班制度,設置了黨員公示牌、意見投訴欄和服務流程圖,開展了"爭創黨員示范崗"活動,提出了"我的服務您滿意"工作品牌。通過主題實踐活動,努力讓組織"活起來"、黨員"動起來",使黨員在實踐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質。三是在社區開展"黨員奉獻在社區"活動。要求退休老黨員充分發揮自身特長,積極參與社區勞動、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活動,自覺做到"退休不褪色,老有所為獻余熱"。
四、分類解決教育難點。針對因舊城舊村拆遷改造部分黨員無法聯系的問題,采取親屬和鄰居查找、門上留條、樓長落實等辦法,以及主動到拆遷部門、派出所查找聯系等方式,確保一個黨員不漏。針對社區活動場地小的問題,街道黨工委積極爭取轄區學校、企事業單位和電影院的支持,采取幾個社區共用一個場地的辦法,確保黨員集中學習、輔導和交流有場所。針對困難黨員、失業黨員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實行街道干部包干幫扶,開展送溫暖活動,幫助解決資金、技術和就業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激發黨員參加教育活動的積極性。針對工學矛盾突出的問題,堅持把教育活動與當前的創城、穩定、安全生產和經濟發展等工作緊密結合,在教育形式、內容、時間安排上努力貼近街道社區和企業的實際,以先進性教育活動推進各項工作開展,用實際工作成果來體現先進性教育活動效果,確保"兩促進、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