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上午,在人民路與嘉定路路口,交警四方大隊民警王宗民攙扶一腿腳不便的老人過馬路。老人說,今天正好是他80歲生日,出門就遇見好心人,這個珍貴的“生日禮物”他收下了。曹為鵬
管懷香攝
|
晚報訊
市北區城市管理調度中心系統8月1日開始試運行,它猶如“千里眼”、“順風耳”,讓市北區的城市管理進入了高科技、高效率時代。
昨天,記者來到了市北區城市管理調度中心,目睹了這一把“居民瑣事,瞬間成為政府案頭大事”的“城市管理時效機制”的整個流程。
一進調度中心就看到了大型顯示屏。屏幕上,精細的電子地圖清晰地顯現出18輛剛剛安裝了GPS定位系統的城管執法車的巡邏線路。“一旦哪個地方出現了緊急情況,我們就能馬上調度離它最近的執法車趕去處理,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問題解決。”據介紹,在實際指揮中,市北區又被劃分成東、中、西3個作業區,每個作業區都通過電腦聯網,及時得到調度中心的信息。
“這與‘110’接出警系統有些相似。”調度中心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這套城管“新模式”賦予了調度中心跨系統、跨部門協調、指揮的職能,這樣既可以整合城市管理資源,敏捷地指揮調度,又實現了從多頭管理到統一管理、從單兵出擊到協同作戰的轉變,并解決了職責交叉、推諉扯皮等體制上的弊端。
此外,據該負責人透露說,目前,在臺東商貿區已經安裝了實時監控的“電子眼”,有關部門還將在登州路啤酒街、昌樂路文化街等31條重要景觀路安裝“電子眼”,使得全區的城市管理垢病都難逃“法眼”。
中心試運行后,市民可通過“85806666”熱線電話,隨時投訴。同時,持有“時時通”手機的108位監督員也將以社區為責任區域,實行不間斷巡視,并對有關城市管理問題的處理情況進行核查,實現信息的實時傳輸。(記者
張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