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機關干部服務到村還不夠,并有專人督導服務內容,由群眾點評服務效果,還要把結果以紅頭文件的形式通報給全鎮———張應鎮:政府服務“直通民心” 日前,記者前去膠州市張應鎮西官莊村,看見百姓們正在傳閱著鎮里的紅頭文件———《張應鎮機關干部周工作督導情況通報》
,對7月8日鎮農業科技服務中心陳世磊同志到村里幫助楊志輝進行冬棗樹摘心抹芽管理、提高座果率的有關情況進行了通報,楊志輝感動地說,“鎮干部為我們辦了好事、解決了難題,還有人來問問情況,你看看,俺那天說的都上了政府的紅頭文!” 鎮干部服務到村還不夠,為培養干部“身下、心下、力下、智下”的好作風,調動機關干部盡心盡力為群眾排憂解難,膠州市張應鎮結合已推行的干部駐村周工作記錄、每周述職等一系列制度,結合正在開展的黨員先進性教育,又在全鎮開展了“直通民心”主題實踐活動,完善了干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督導辦法。
在“直通民心”主題實踐活動中,機關干部通過“三訪談”和黨員聯戶等形式,“一幫一,結對子”,深入困難企業和落后村莊“送溫暖、解民憂、獻愛心”,第一時間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在農村黨員中開展“爭創五好,增強黨性”活動,以“一幫一”幫扶活動形式為載體,進一步樹立共產黨員的先進形象。
所辦實事是否屬實,群眾是否認可?他們專門成立了以分管機關副書記為組長的督導領導小組,有專人對干部所做工作、所辦實事進行督導,督導主要以機關干部周工作記錄為線索進行,鎮里首先對機關干部進行編號,每次抽取編號末位相同的一組,作為督導對象。為確保督導公開、公正、透明,在每次督導時他們都抽調一名部門或片區負責人參與過程,督導組如實聽取群眾的評價,然后寫出督導情況并及時進行通報,并以鎮紅頭文件的形式下發到全鎮。為使其長效化,鎮里為每位機關干部建立了跟蹤考核檔案,將每周工作記錄及涉及本人的督導通報放入檔案,作為年終考核評比、爭先創優的一個重要依據。
“讓干部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主要是想讓大家實實在在為百姓辦點實事,解點難題,進一步為政府解決農業稅取消后村級如何發展和農民怎樣增收摸實情出實據提供依據。”該鎮黨委書記胡長富向我們說明了推行此種辦法的初衷。在黨政辦的統計中,我們看到目前該鎮96名機關干部已經為百姓解決難題、辦實事692件,這些都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干部進村入戶,解決了難題,辦了好事,帶回來的問題也成為鎮政府決策的“寶典”,他們指導村莊因村制宜進行發展,并在財力、人力、物力上進行幫扶,扶持村級經濟發展壯大,引導農民增收致富。臧家莊村“支部+協會”模式是帶動農民增收,實現村級增收的典范,為支持臧家莊村發展訂單蔬菜,鎮政府投資67萬元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把南河的水引到北嶺上,修建了蓄水量6720立方米的平塘,一次可灌溉700多畝蔬菜。投資69萬元修建的長1.5公里的進村道路,解決了蔬菜出村難的問題,靠著管理和服務,目前,該村集體年增收20多萬元,人均年純收入達到5038元;總投資105萬元的“東水西調”工程把大埠嶺水庫的水引到了高家莊,村民們再也不必為灌溉問題而煩惱了;院后村充分利用靠近鎮駐地的優勢,發展民營小區,近兩年先后引進了紡織、木器等25家民營企業,為500多名勞動力解決了就業問題,村集體年收入租賃費達2萬多元,實現稅收近10萬元。這兩年該鎮財政已累計向村莊發展投入資金650萬元,用于興修水利、道路、新建中小學校舍等基礎設施建設。陳冬梁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