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山水集團青島水泥分公司喜訊連連:順利通過ISO9001-2000質量保證體系、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的雙認證…… 若非親眼所見,這花園式的廠區很難讓人與一個水泥企業聯系起來,廠區絲毫不見污濁的粉塵,唯有綠草如茵、濃蔭覆蓋。粗壯的法桐連碧成蔭,修葺的
灌木叢枝葉繁茂,辦公樓和碧草相連,廠房與綠樹相接……這就是坐落于城陽區流亭街道空港產業區制造業基地的水泥企業———濟南山水集團青島水泥分公司。在驚詫山水那獨有清新的同時,人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這個膠東半島最大的水泥企業的與眾不同。 據介紹,山水集團青島水泥分公司固定資產1.6億元,年產水泥生產能力200萬噸,年銷售收入4億元以上,是城陽區流亭街道招商引資的大項目之一。公司從2001年收購當年生產水泥16萬噸,到目前已達到年生產水泥200萬噸,實現了三年跨越式的發展,一躍成為膠東半島地區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創造了水泥行業的“山水奇跡”。
2001年12月16日,山水集團以5600萬元整體收購破產企業青島洲升水泥公司,注冊了青島水泥分公司。拍賣會上那鏗鏘的一錘,堅定了青島分公司盤活破產企業的信心和決心,也揚起了這個兩易其主未能回生企業的前進風帆。
“山水”接手后,針對原公司生產線設計不合理和工藝缺少創新等問題,投入300萬元啟動資金,僅兩個月就完成技術改造,并實現當年扭虧為盈。由此開始,山水集團著手醞釀水泥企業新的生產方式:與環境“共贏”,又斥資1.1億元開工新建了200萬噸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粉磨工藝技術生產線,該生產線具有工藝技術先進、環保節能、集約化程度高等特點,也是經國家經貿委批準的“雙高一優”高科技項目。
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環保設施全部按照環境評價報告配套實施,僅配套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環保設備就投資1500萬元,并將公司綠地面積擴展到5.7萬平方米,使綠化面積達到30%以上,環境保護驗收一次合格,順利通過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04年公司研發的325#、425#、525#水泥被青島市科技局認定為“環保綠色高新技術產品”。
“山水”構建的是一種人與企業、企業與自然的和諧,而營造出的卻是同行業中無可比擬、獨具特色的“綠色”風情。
“山水”的發展中,變廢為寶成為青島水泥分公司解決原料供需、提高附加值的制勝法門。在青島地區,“鋼渣山、白泥山”是鋼鐵、化工、電力等企業的固體廢棄物堆起的“三座大山”,這“三座大山”一度給青島的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處理這三座山也讓政府和企業費盡心機,并承受了沉重的資金壓力。隨著技術的進步,當“山水”人用一種嶄新的眼光打量這三座山時,發現了這三個“包袱”其實卻是一種“放錯位置的資源”,并且完全可以重新進入經濟循環發展中變廢為寶,走循環經濟的思路在山水人的腦海中日益膨脹。
2004年,“山水”與市環保局、紅星化工廠共同研制成功回轉窯加烙渣技術,充分利用青島電廠、熱電廠、青島鋼廠產生的廢棄物,變廢為寶,建立起了自己的熟料基地。幾年來已累計使用鋼渣36萬噸,水渣27萬噸,粉煤灰33萬噸,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消耗了工業廢料,更為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優美環境抹上了亮麗的一筆。
據了解,山水集團青島水泥分公司前身的洲升水泥公司,有職工700余人,僅管理人員就有300人,從而導致企業最終破產,究其原因是“管理失控、人員失調”的綜合并發癥。山水對癥下藥,從控制成本、鼓勵技術創新、強化執行和完善市場服務等管理上下功夫,現在的“山水”青島水泥分公司只有員工178人,管理人員還不足20人,但卻建立起了一整套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以此扭虧為盈,實現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使企業一躍成為膠東半島地區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科學的現代化管理是企業克敵制勝的法寶,山水就是扼住了企業發展的咽喉,變被動為主動,表現出了山水人克服困難的韌勁和務實求真的發展熱情。完善的現代化管理制度使山水發展碩果累累,而人本精神和團隊精神的企業文化真正給山水注入了生命的活力,締造了山水集團青島水泥分公司一次又一次自我突破。
2005年“山水”與美國摩根及世界銀行投資公司簽訂投資協議,境外上市,更大規模地發展水泥主業;
2005年,“山水”一次性通過產品質量保證體系ISO9001-2000認證和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今年1到6月,“山水”已上繳稅金1200萬元,連續多年實現跨越式發展……本報記者錢卓通訊員建讓贊光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