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適當上調人民幣匯率水平對我總體有利將繼續完善匯率改革各項配套措施,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 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中國人民銀行4日稱,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繼續完善匯率改革的各項配套措施。同時將根據市
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 人民銀行4日公布了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稱,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宣布自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7月21日19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
人民銀行在此間重申,人民幣匯率初始調整水平升值2%,是指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初始時刻就作一調整,調整水平為2%,并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后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
人民銀行表示,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同時,人民銀行負責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在“2005年下半年貨幣政策取向與趨勢”部分中,人民銀行稱,下半年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促進國際收支平衡,重點做好以下五項工作:
———繼續做好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宣傳解釋工作,幫助市場準確理解和把握匯率改革的目標、原則和核心內容。
———密切關注市場反應和匯率改革對各方面的影響,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的調控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加快發展外匯市場和各種外匯衍生產品,盡快開辦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推出人民幣對外幣掉期等產品,為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避險工具。
———繼續完善匯率改革的各項配套措施,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銀行結售匯頭寸管理。
———建立健全調節國際收支的市場機制,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據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在分析人民幣匯率政策調整時,人民銀行稱:“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適當上調人民幣匯率水平對我國宏觀經濟、企業和人民生活的影響總體上是有利的。”
人民銀行詳細分析人民幣匯率政策調整對宏觀經濟、企業和人民生活這三個層面的影響:
(一)有利于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
人民銀行稱,適當上調人民幣匯率水平,以美元計價的我國GDP、人均GDP相應上升,我國人民持有的財富相應升值。
匯率提高,有利于擴大進口和適當減少出口,可以改變我國當前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情況,從而逐步實現進出口的基本平衡和外匯收支平衡,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緩解人民幣對沖操作的壓力,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提高金融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促進經濟總量平衡。
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利于實現以擴大內需為主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于優化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
(二)對企業影響分不同情況有所不同
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對企業引進技術、設備、進口原材料、原器件是有利的。在當前國際石油、礦產品等資源性產品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可以降低企業進口成本。
對出口企業以及生產國外同類產品的企業,人民幣升值會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短期內一些競爭力較弱的企業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困難,但有利于促使企業轉變經營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和結構調整。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但在短期內也會對一些競爭力比較弱的行業和企業產生調整的壓力。”人民銀行表示,企業要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力,注意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和開展技術改造的方式來挖掘潛力,盡快掌握各種外匯避險工具和手段,增強自身適應匯率浮動和應對匯率變動的能力。銀行部門要學會運用衍生工具來管理風險,向企業提供更多和更好的風險管理工具,為今后發展外匯市場上的各種衍生工具創造條件。
(三)總體上會提高國內消費者福利水平
人民銀行表示,從對人民生活的影響看,適當上調人民幣匯率水平,進口消費品價格降低,國內居民的實際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將會有所增強,境外旅游會比以前便宜,總體上會提高國內消費者的福利水平,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多地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