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濫用抗生素藥物,在加劇患者醫療負擔的同時,也為臨床醫療帶來嚴重后果
■抗生素的使用對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保護功不可沒,但由于近年來抗生素的濫用,抗生素又成為今天威脅中國人健康、生命和環境的重要因素。控制抗生素的濫用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據衛生部近年
調查表明,抗生素、免疫制劑、循環系統藥品位居藥品不良反應的前三位,而抗生素位居首位。
■許多醫學界人士擔心,一旦病菌耐藥性“進化”速度超過抗生素的研制速度,我們又將回到抗生素誕生前的黑暗歲月。
闌尾炎花去1.3萬,抗生素占8000
我國每年有8萬人直接或間接死于濫用抗生素
家住福州的患者李某,因患急性闌尾炎今年4月份入住福建省某三甲醫院,采用保守療法,住院19天,共花費醫療費用1.3萬元,其中抗生素費用就達8344元,占總醫療費用63%。
福建省醫保中心在抽查該患者病例時發現,該患者住院期間在血常規正常、體溫正常、腹部無壓痛、反跳痛的情況下,被連續使用抗生素藥“舒普深”達9天之久。
在福建像患者李某住院后被醫院濫用抗生素的事例絕非少數。
患者曾某某,因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等病今年入住某醫院,期間出現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療,后又出現霉菌感染,繼用抗霉菌治療。該病例前后共使用各種抗菌素和抗霉菌藥物5種,其中抗菌素費用占總費用的11.9%;抗霉菌費用合計33063元,占總費用的16.1%。
患者呂某某,因跟腱斷裂以及糖尿病入院,住院17天,先后使用慶大霉素、依替米星、頭孢克洛、頭孢哌酮鈉和頭孢唑肟鈉等5種抗菌素,共花費10628元,占總醫療費用的60%……
福建省衛生廳曾對省、市、縣三級40多所醫院做了調查,住院患者抗生素藥物使用率高達70%,其中使用廣譜抗生素和聯合使用兩種以上抗生素的占58%,遠遠高于30%的國際最高標準水平。抗生素類藥品使用量占醫療機構用藥總量30%左右,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只占50—60%。
抗生素藥物使用率過高不僅導致醫藥費用的急劇上升,也給臨床治療帶來嚴重的后果。
福建省協和醫院調查171例住院老年病人并發真菌感染與抗菌藥使用的關系并采用藥物利用指數(DUl)和限定日劑量(DDD)分析,結果表明廣譜抗生素聯合應用易合并真菌感染,二聯及三聯以上抗苗藥物組合并真菌感染占67.43%,明顯高于單藥抗生素組28.3%的水平。
喹諾酮類抗生素價格便宜、抗菌譜廣,是近些年來臨床上應用較多的抗生素之一,而無限制的濫用已造成耐藥性增長過快。據國內藥監機構公布,國內喹諾酮類抗生素已半數失效。萬古霉素是一種臨床中用于治療嚴重感染的有效抗生素,近些年由于無限制濫用,已經出現耐萬古霉素的耐藥細菌,我國尚無治療此耐藥菌的新一代抗生素。
記者日前在福州市兒童醫院采訪,發現就診兒童70%以上都在吊各種類型的抗生素藥。該院急診室幾名醫生無奈地說,由于濫用抗生素,現在的兒童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發燒,僅靠吃藥、打針很難在短期奏效,往往需要吊大劑量抗生素方能見效。
據衛生部統計,我國每年有8萬人直接或間接死于濫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體損傷以及病菌耐藥性更是無法估量,濫用抗生素使我們為戰勝疾病付出的代價越來越高。
據悉,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主要存在這些特點: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存在抗生素應用檔次過高、療程過長或不必要用藥等過度用藥現象;而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則出現劑量不足、療程過短或使用假冒偽劣藥品等用藥不足的觀象,使致病微生物沒能徹底殺滅而產生耐藥性,這兩種情況均導致耐藥生物的大量出現。
許多醫學界人士擔心,有朝一日病菌耐藥性“進化”速度超過抗生素的研制速度,我們又將回到抗生素誕生前的黑暗歲月。
藥品并非便宜沒好貨 抗生素不是越貴越好
有關專家指出抗生素濫用三大誤區
抗生素是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藥物。抗生素并非靈丹妙藥,不能包治百病。抗生素以前也稱為抗菌素,隨著制藥業的發展及廣泛應用,新的、抗菌威力強大的各類新藥不斷面世,其治療面不斷拓寬,不僅對細菌、真菌等菌類致病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殺滅作用,而且對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等其它致病微生物及惡性腫瘤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故將抗菌素改稱為抗生素。
隨著抗生素的出現及其廣泛應用,許多以往十分棘手的感染性疾病如天花、肺病、腦膜炎及傷寒病等,都遭遇“克星”,抗生素也因此被奉為“靈丹妙藥”。
然而,面對“克星”,病原微生物并未坐以待斃,而是頑強抵抗,產生“耐藥性”是其一大本事,原本抗生素可以輕松對付的疾病,面對“抗藥性”卻顯得無奈,于是只得應用更強大的藥物來治療。然而,藥物的毒副作用日益嚴重,病菌也變得更瘋狂,人們大量、甚至過度地使用抗生素已引發惡果。
福建省醫學研究所主任徐榕青告訴記者,正確使用抗生素,關鍵要走出抗生素濫用的誤區:
■誤區一:抗生素越“洋、新、貴”越好
他說,現在很少有醫生對抗生素進行過系統全面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有些醫生在選擇抗生素時不假思考,不重視病原學檢查,殺雞用牛刀,迷戀于“洋、新、貴”,盲目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其實每種抗生素優勢劣勢各不相同,必須因病、因人而選擇。如紅霉素是老牌抗生素,價格很便宜,它對于軍團菌和支原體感染的肺炎具有特別好的療效,而價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類的抗生素和三代頭孢菌素對付這些病就不如紅霉素。如有一種頗為厲害的恙蟲病,用較便宜的氯霉素有特效,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鏈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其作用是將細菌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藥品不是商品,“便宜沒好貨”的規律并不適用于藥品。只要使用得當,幾分錢一片的藥也能達到藥到病除的療效。對于初次使用抗生素的病人,用5角錢一支的抗生素和用40元一支的抗生素效果沒什么兩樣。
■誤區二:使用抗生素多多益善
有些醫生給患者開抗生素一開就是4—5種,把幾種抗生素一起服用,結果致使大量耐藥菌產生,使難治性感染越來越多、費用越來越高。臨床上很多嚴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為耐藥感染,使用抗生素無效引起的,例如肺炎鏈球菌,過去對青霉素、紅霉素、磺胺等藥品都很敏感。現在幾乎“刀槍不入”。藥品不良反應以抗生素居首位,許多人一感冒就自購抗生素治療感冒。其實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僅能抗細菌和某些微生物,并不能抗病毒,如果亂用抗生素,只會增大副作用,并使機體產生耐藥性。醫生使用抗生素,往往是預防繼發、并發其他感染,而不是對癥下藥。
■誤區三:抗生素就是消炎藥
徐榕青認為,抗生素僅適用于由細菌引起的炎癥,而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癥就沒有療效。而且,人體內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這些菌群互相制約,保持體內的微生態平衡。如果用抗生素治療非細菌性炎癥,會引起菌群失調,招致其他疾病的發生。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局部軟組織的淤血、紅腫、疼痛,過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癥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來進行治療。
據衛生部近年調查表明,抗生素、免疫制劑、循環系統藥品位居藥品不良反應的前三位,而抗生素位居首位。抗生素的不良反應以注射用青霉素鈉高居榜首,其次為環丙沙星,注射用頭孢唑林鈉。另外,注射用頭孢哌酮鈉、注射用頭孢拉定也都有一定量的不良反應。用藥前,務必詳看說明書,無論服用什么藥物,一定要事先了解其毒副作用,而說明書則是患者事先了解情況的最主要途徑。
一條驚人的“利益鏈”,使醫院、醫生和供貨商都患了抗生素“依賴癥”
回扣30%,難怪醫生“厚愛”抗生素
“如果醫院不正確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濫用的問題就永遠解決不了。”福建省醫學研究所主任徐榕青這樣表示。據他介紹,臨床上已知的抗生素毒副反應已經很多,致聾、過敏性休克致死、四環素牙等等。現在濫用紅霉素、頭孢和喹諾酮類抗生素,以后出現什么后果誰也難預料。
據統計,目前80%以上的藥品都是通過醫院賣給消費者的,所以醫院和醫生成為濫用抗生素“禍首”。
為什么醫院和醫生對抗生素如此“厚愛”呢?因為背后隱藏著一條驚人的“利益鏈”,抗生素撐起醫院與某些醫生、銷售人員的腰包,使醫院、醫生和供貨商都患了對抗生素的“依賴癥”。
據業內人士披露,抗生素是當前醫藥市場的“暴利之最”,通常利潤率為20倍。抗生素大多售價較高,但成本十分低廉,單價數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藥品成本往往只有幾元錢。從2003年6月中旬開始,國內青霉素原料藥的價格就已經開始回落。國際抗生素原料市場價格也不斷下降,歐洲最近抽樣調查的100種發酵抗生素與合成抗生素中,95種的價格均比1995年下降2/3到4/5。
因此,我國抗生素藥品價高主要是其藥品回扣、返利等非成本因素帶來的。據業內人士披露,抗生素的回扣一般都高于30%,個別低于30%的抗生素,如果加上學術交流、旅游、出國考察等因素則遠遠高于30%;有些醫生拿回扣的數目驚人,一些重點科室的重點醫生每月僅拿藥品回扣就超過萬元……上述費用最終都得由患者“埋單”。
在一些醫院,“醫藥不分”、“以藥養醫”的現象很普遍,這為醫院亂開抗生素、開高價抗生素藥提供了方便。如給患者輸液,圈內便有一不成文的行規:住院病人“每人1瓶”,急診病人“先來1瓶再說”。其隨意程度,令人咋舌。很多醫生即使對感冒等普通疾病也要開上一大堆抗生素,這種做法無異于“大炮打蚊子”,更有一些醫生“偏愛”某種抗生素,一個月開出的處方就在上萬片以上。
據福建省相關部門統計,全省三級大醫院每年的抗生素銷售金額占所有藥品金額的40%—50%;二級和基層醫院所占比例更高,達到了60%—80%。據中國醫藥協會2003年統計,全國藥品銷售量前10名的藥品都是抗生素。
由于抗生素利潤節節高,藥廠也一擁而上,紛紛投產抗生素。據了解,我國目前的60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中絕大部分都生產抗生素,而國內企業生產經營的抗生素大多是“仿制藥”,重復生產,如“阿莫西林”一種,國內的生產企業就幾百家,“先鋒”的生產企業也有200多家,這就直接導致藥品流通渠道混亂,無序競爭嚴重。并且一藥多名,難以辨清,干擾降價。抗生素品種繁多,政府在發布降價藥品時僅用化學名稱,而不用商品名稱,不少人由于分辨不清,喪失了購買其他降價藥品的機會。如國家公布降價藥品的名稱為“羥氨芐青霉素”,可是百姓知道的卻是“阿莫西林”、“廣林”、“益薩林”、“阿莫仙”等等,根本不知道它們其實就是“羥氨卡青霉素”;抗心絞痛藥“硝酸異山梨脂”為化學名,商品名又叫“心痛治”、“安其倫”、“寧托樂”等,別說是普通患者,就是醫生也未必清楚。少數企業為了生存,還通過送回扣、打價格戰、在產品說明書上少講藥品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等方式,千方百計將抗生素賣到消費者手中。
面對抗生素濫用,福建省醫藥專家呼吁,國內應出臺抗生素使用法規,確保人民用藥安全。(新華社專稿 記者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