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科健手機退市后,消費者到哪里去維修手機?承諾的5年內保證配件供應如何兌現?汽車4S店的價格壟斷如何解決?消費者個人隱私常常被當作商品出賣,消費者如何應對?面對當今消費領域的諸多熱點問題,記者采訪了來濟參加“全國消協加強消費維權能力建設研討會”的中消協消費指導部王前虎主任。
企業退市售后服務誰來管
市場行為存在風險,企業的倒閉不可避免。但熊貓、科健等企業的退市直接導致眾多手機用戶面臨手機維修難的問題。針對此,王前虎認為,按照“手機三包”規定,企業必須要保證5年內的配件供應,但現實情況是,一旦退市就什么也不管了,這嚴重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無疑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消費者的手機出了問題找誰去修?王前虎說,根據“誰經銷誰負責”的原則,手機產品需要售后服務,只能找經銷商來解決。如果經銷商沒有零件保修就只能與消費者協商,要么退錢,要么換購別的機器,這里面的損失自然是由經銷商來承擔。但因經銷商并非企業的組成部分,在沒有利益或需要重新投入的情況下,拒修現象就會非常普遍。因此,這一問題已經到了需要通過制度建設才能有效解決的時候。
“其實,退市的企業并不只是手機行業,像汽車行業的奧克斯,空調行業的東洋、迎燕等都屬此類。”王前虎表示,這就需要一種機制來解決,而不是僅僅靠企業的信譽來擔保。當國家有關部門在發放“準入證”時,應按比例向企業提取一定的保障金,以作為善后處理的專用資金。事實上,國外也有類似的退出保障制度。“政府應提供必要的補償基金或政策性補貼,確保退出企業與接盤企業之間的平穩銜接,確保消費者利益。”
4S店維修涉嫌價格壟斷
從2002年起,汽車進入家庭的速度逐步加快,省城也曾出現每天掛牌100輛的汽車消費熱潮。經歷了免費保修的好時光后,今年,省城的私家車主逐步進入自掏腰包的維修服務保養期。但讓車主們感覺郁悶的是:4S店的維修、配件價格太昂貴,連打折的機會都沒有,4S店的這種做法是否有壟斷的嫌疑?
針對此,王前虎認為,國內的汽車4S店通過維修和配件來牟利已成為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在美國,4S店受到嚴加控制;在歐盟則是嚴厲禁止,主要原因就是4S店涉嫌壟斷。
“因目前車市競爭激烈,4S店賣車常常不賺錢甚至賠錢;但他們會通過售后來賺錢。王前虎舉例說,毋庸置疑,4S店的維修人員進行了專門培訓,用的是原廠的純正配件,維修質量有保障,但不能因為這樣就把價格浮夸抬高到如此地步。
要解決4S店的價格壟斷,王前虎透露,他已經參與起草了《反壟斷法》草案,這意味著國家將會通過立法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他同時建議,也可以由相關的行政部門聯合調研,出臺相關的反壟斷政策。
“誰把我的信息給賣了”
有時,消費者會莫名其妙地收到一些垃圾短信,不知何時自己的手機號被透露出去了;有時則會收到一些推銷或拉保險的電話,當問及對方如何得知自己的信息時,卻被告知這是秘密。消費者感到奇怪:誰把我的信息給賣了?
針對消費者的個人隱私權常遭遇侵犯的現象,王前虎直言:自己也深受此類電話騷擾之苦,但又無從獲取證據,維權相對困難。
王前虎認為,消費者個人信息被泄露在兩個領域最明顯:一是母嬰用品方面,孕產婦經常會收到產婦康復服務、奶粉、嬰兒紀念品等方面的電話,這很可能是婦產醫院或醫生把信息出賣給了商家。另一方面是在汽車保險行業,車險快到期的消費者會在一天內收到六七家保險公司業務員的騷擾。這很可能是車商或跳槽的業務員把客戶的信息賣掉,也有可能是社會專業公司收集來的信息。此類事件,消費者因無從考證個人信息泄露的源頭,找不到投訴的證據。
王前虎呼吁醫院、車商等相關環節要加強職業道德,保護客戶隱私;一旦發現把客戶信息當作商品來賣,有關部門要對此嚴懲。 (記者 田茹 實習生 劉金旺)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