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評判地方性法規與法律相沖突的條款“自然無效”而遭罷免的法官李慧娟;因當事人不服判決自殺身亡,被逮捕追究玩忽職守的莫兆軍;因不徇私情被誣入獄265天的河南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賈愛玲;遭當事人報復,被連砍十幾刀的無錫惠山基層法院女法官……
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一串串受到傷害的法官名字擺在
面前的時候,人們不禁要想:普通人眼中那個公平正義的化身`手拿法槌身披法袍的法官,正常的合法權益怎會遭到如此的侵害?法官維護他人權益,誰來保護法官的權益?法官為維護他人的權益恪守法律、維護公正,法官的權益又該如何保護?撥開法官頭頂上的光環,分析一件件真實的事例,查找權益受侵害的原因,思考法官權益該如何有效得到保護,已成為當前司法界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
昨日,由《人民司法》編輯部與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舉辦的法官權益保障研討交流會議在無錫召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張志銘、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卓澤淵、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紀敏、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宋建朝、重慶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于天敏、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羅書平、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天鴻等50多名專家學者就法官合法權益保障問題做了相關探討。據悉,這是國內首次就法官權益保障召開的全國性研討會。
法官遇害案呈明顯上升趨勢
無錫“5.18“刺殺女法官惡性案件的發生再次引發社會各界對法官人身安全問題的憂慮。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不到5年的時間里已經有20余位當事人因不滿法官裁判,殺害、傷害、報復法官的惡性事件被媒體相繼報道。研討會上,一些學者就提出,法官遇害一方面關系到國家司法職能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問題是關系到公眾對司法權威的信仰,法官作為社會正義的最后捍衛者,如果自身安全都難以保障,又何談司法的權威,又何談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在現實的司法生活中,暴力抗法事件屢有發生,針對法院的惡性事件觸目驚心;傷害法院干警的惡性刑事犯罪案件明顯上升。今年上半年,江蘇法院系統發生80多起暴力抗法、傷害、威脅、要挾法官事件。而在無錫法院系統也發生多起侵害法官人身安全、擾亂司法工作秩序的極端事件:無錫市開發區法院在依法采取執行措施過程中,遭到有組織的圍攻、毆打,2名法官被劫持并被非法拘禁;1名案件當事人及其親屬攜帶不明液體沖擊北塘法院黨組會議并打傷院長和1名副院長;惠山法院女法官被刺案發生后更是令人震驚(本報曾做過詳細報道)。
此次研討會首次公開披露了我國近年來發生的一批侵害法官人身安全、破壞法院司法系統的事件,分為發生在法院審理、執行中的事件和結案后蓄意報復事件兩大類:2003年4月,宜賓縣人民法院在審理一起贍養糾紛案的庭前程序中,被告人妻子不僅當眾撕毀出庭通知書,為此法院依據法律規定對此人作出司法拘留15日的處罰決定。當法官、法警一行前往執行拘留時,其丈夫從廚房拿出兇器對抗,后又將院壩內一條長凳提起,向正在宣布拘留決定書的法官頭上打去,幸虧在場的法警眼疾手快才制止了這一暴力抗法事件。今年5月,江蘇省海門市法院四甲法庭副庭長顧洪健開庭審理離婚案,法庭審理案件中雙方發生爭吵,場面十分混亂,顧庭長見狀即上前勸說,卻遭到男方鄰居為首的群眾的阻攔,200余名群眾一起起哄,致使審判工作無法開展,當顧庭長再次制止違法行為時,卻遭到謾罵、毆打。在財產保全中,2002年10月,成都市新都區法院接到了祥建玻璃廠的起訴材料和訴前保全申請。立案庭法官一行5人到新華家具廠進入庫房進行逐一登記。沒想到,該廠兩男子對兩名法官施以拳腳。書記員何健的眼鏡打爛,牙齒流血。兩法官則被一腳踢倒在地,一男子還令法官下跪。2003年9月,云南會澤
民事案件成法官被傷害“重災區”
針對近年來發生的法官遇傷害事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就我國目前法官安全保障狀況作了較全面的分析:由于基層法院(包括派出法庭)審理著我國大部分刑事、民事案件,往往直接處理各種錯綜復雜的糾紛,同時受財政問題的局限,安全防范設施不夠健全,辦案所需車輛、人員都受到更多的限制,在突發性緊急事件面前,反應能力低下,所以遇害法官所在法院的級別顯示基層法院的法官更易成為侵害對象;遇害的地點既有法院審判區、也有辦公區,既有在法官家中,也有行兇人家中的,也就是說遇害的地點很難有統一的預測標準。法官活動區域雖然大致分為辦公地點與居住場所,但由于針對法官的報復行為隨時可能發生,法官遇害的地點也呈現多樣化特點。至少從目前的幾起法官遇害事件來看,法院與法官居住場所是兩個主要的案發地點,同時由于我國的人民法院肩負執行任務,執行過程中所可能遇到的暴力抗法、傷害法官事件也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遇害事件的起因主要原因集中于民事家庭糾紛,特別是離婚、贍養案件。在民事家庭糾紛中,當事人往往情緒處于極度不穩定狀態,案件的解決牽涉到更多的群眾糾紛、感情糾葛。法官在處理此類案件過程中,會更多地與當事人反復接觸,適用調解措施,
在近年來法官遇害事件中,有一半以上案件中的法官與當事人與過“友善”、“親密”或者“單獨”的接觸。遇害事件發生前,遇害法官個人對行兇者都少有防范,或者正在耐心地說服行兇者,或者輕易相信行兇者的謊言而同意接觸。對于這一現象,法官自身防范意識的欠缺只是表面現象,更為深層的原因是長期以來,審判人員形成的“貼近群眾”的工作作風。在一個高度崇尚人情的關系社會中,作為一名基層法院的法官很難“冷漠”地拒當事人于千里之外,最高人民法院三令五申地強調“嚴禁私自會見一方當事人”的審判紀律在基層法院很難得到推行;法院安檢設施匱乏與閑置是造成法院內法官遇害的重要原因。行兇者持刀進入法院,沒有受到任何人的詢問、登記,無需經過任何安檢設施,為其在法院內行兇大開方便之門。其他法院布局方面的安防方面不足還包括審判區沒有與辦公區實現分離,當事人進入辦公區無需任何檢查,民事審判中缺少法警維持審判秩序等方面。
構建安全保障機制是當務之急
根據目前法官安全保障狀況的分析,會上認為落實與健全基層法院常規安全保障機制顯然是預防、遏制法官遇害事件的當務之急。這是昨日研討會上許多專家學者都比較認同的觀點。也有學者提出,我國法官權益保護體系的設置,在吸收借鑒他國制度和有益經驗的同時,更應該立足于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司法國情和司法實踐,對法官權益的保護,應當秉承一個總的原則:獨立司法,保障職務,榮耀職業。法官權益的保護應在總原則引領下,將體制保障、職務保障、法院內部保障、自我保障等多種保護措施并舉,相互作用,構成有機的網狀保護體系。專家們紛紛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有人認為解決之道在于改革行政化管理模式,也有人認為一定要保障審判權不受非法干涉,同時去職事由嚴格化、去職程序法定化。還有學者提出我國是否在立法上考慮到創設履職豁免權,完善法官職務行為追究責任前置程序,以及成立專門的維權機構。而陳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要真正使法官權益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除了落實禁止私自、單獨會見當事人的審判紀律,落實辦公區與審判區隔離的法庭建設要求,健全法院安全檢查系統,落實來訪登記檢查制度,旁聽登記檢查制度外,提高司法警察在處置突發
在針對重大、復雜的刑事案件,特別是有組織犯罪案件、恐怖犯罪案件、毒品犯罪案件時,可以考慮通過改革設置相應的安全特別保障機制:公開審判的情形可以考慮增設法官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這種情況,通過不公開審判,使得法官的個人情況不為外界所知;在審理重大案件前后,審判人員可以申請院長決定給予特別保護,特別保護方式既可以包括必要時司法警察提供24小時保護和持續保護,直至經過仔細的風險分析確定威脅程度降低之時,也可以考慮為法官住居處安裝報警設備。當然,在考慮相應成本投入時,需要大致準確的風險評估信息作為參考,在這一方面司法警察對于法官風險的評估調查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