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場牽制和斃傷日軍主力最多、持續時間最長、付出代價最大。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轉折
中國戰場牽制日軍主力最多。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中國戰場始終牢牢牽制著100萬左右的日本陸軍主力。據日本防衛廳戰史研究所資料載,1937年,日本陸軍共24個師
,其中21個師投入侵華戰爭,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8%以上,還有50%的空軍和40%的海軍力量用于侵華戰爭。1938年,日本陸軍共34個師,其中32個師用于侵華,占其陸軍總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陸軍共41個師,其中投入侵華戰爭34個師,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3%。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陸軍共51個師,其中34個師和44個獨立旅、混成旅團用于侵華,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戰場的陸軍只有10個師,不及侵華兵力的20%。
中國始終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一直到1945年,擁有100余萬兵力的日本陸軍最大戰略集團中國派遣軍,在中國軍民多年的打擊消耗和最后的全面反攻下,既不能回援太平洋戰場和日本本土“決戰”,又無力在大陸進行決戰,最后不得不在中國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美、英盟軍沒有直接參加對日本中國派遣軍的作戰,相反,中國遠征軍卻以10—20多個師的兵力兩次入緬,參加印緬戰區對日南方軍和緬甸方面軍的作戰,并擔任了緬南防御和緬北、滇西反攻的主力,為緬甸人民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作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8月,日軍向中國戰區投降的兵力128萬余人,這個數目超過了在東南亞及太平洋各島的日軍總和,大約相當于全部海外日軍(不含向蘇聯投降的日軍數)的50%以上。
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時間最長。從1931年“九一八”算起,前后達14年之久,它是蘇聯、美國進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三倍半,是英國進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兩倍半。中國戰場斃傷俘日軍155萬余人,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5%以上。同時,中國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中國軍民傷亡3587.9萬余人,其中軍人傷亡413萬余人,民眾傷亡2249.9萬余人,被侵華日軍強擄的中國勞工800余萬人,香港同胞10萬余人、臺灣同胞115余萬人被日軍致死、致病殘等。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
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轉折。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因外敵入侵而割地、賠款、出讓國家主權的屈辱歷史;使中華民族空前覺醒和團結,愛國主義精神得到極大弘揚;光復了自甲午戰爭以來的失地,臺灣、澎湖列島等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廢除了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長達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四大國之一和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贏得了應有的國際地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燦爛篇章,為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解放樹立了光輝的旗幟,極大地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使第二世界大戰后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它對中國革命的發展、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響。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說明:中國人民能夠在“滅種亡國”的最危險時刻開辟救亡圖存的新出路,中華民族的生命力是無限的。
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必將永垂青史!
《人民日報》 (2005年08月15日 第九版)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