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文化產業賺錢機會多 市文化局昨研討非公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政策,文化市場調整留出投資空間
早報財經專訊昨日,就如何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文化局邀請市發改委、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市國稅局等有關部門
負責人召開座談會,為日后我市出臺具體的非公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政策做研討。那么,青島市文化產業的現狀如何?在青島投資文化產業的哪個行業能賺錢? 現狀90%是民營企業
“青島以文化主題、文化特色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產業鏈初步形成。”文化局文化產業處負責人介紹說,青島的動漫和互聯網游戲研發制作業、圖書發行業、藝術品生產和交易業、影視制作放映業、網吧連鎖業、文藝演出業、藝術培訓業、音像批發銷售業都已開發,且每個產業都擁有了一批具備行業影響力的代表企業。
據文化局文化市場處處長辛龍介紹,青島文化產業的發展,體現在文化市場上,全市從事文化產業的大小企業4100余家,其中90%是非公有資本參股和全部民營,民營文化企業已經成了促進文化市場繁榮的主要助推力。如音像領域,目前有青島市音像總匯、山東愛書人和國美音像三家民營企業在青島發展連鎖店,他們與國營的新華書店音像連鎖公平競爭,使青島市的正版音像制品的價格在三年內降低了30%。
商機市場調整留空間
“雖然青島文化市場的部分領域已經有了眾多經營企業,但整個文化市場正處在一個調整轉型時期,所以為投資者騰出了廣闊發展空間。”辛龍分析說,從電影、娛樂、音像、網吧、演出、美術品、文物等七大市場來看,都急需更多具備品牌影響力的企業或連鎖公司出現。如網吧市場,截止到目前全市有1200多家,但服務上檔次、受消費者歡迎的品牌連鎖企業僅有四家,70個門店。青島市已經全面開放的演出市場,目前也只有8家民營演出公司。同時,在影視服務業方面,經營公司數量很少,市場留有很大空白。另外,影視放映業,青島還剛剛形成電影院線的初步格局,還有待更多的民辦電影院出現。
扶持減少投資干預
據辛龍介紹,為方便企業進入文化市場,市文化局已經主動廢止了與《行政許可法》相抵觸的《青島市文化娛樂市場管理條例》;取消了個體演員業余演員參加營業性演出的審批、設立美術品經營單位審批等多項文化市場審批事項,下放了網吧、音像、娛樂場所的審批權,由區文化局管理。同時公開項目審批的內容、時限和依據。(記者劉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