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省市同步監測炭疽疫情 衛生部印發全國炭疽監測方案,了解炭疽的疫情動態和流行規律
早報訊據中央電視臺報道,為了解炭疽的疫情動態和流行規律,炭疽桿菌的地區分布、自然消長規律,規范和完善血清學、病原學及分子生物學的檢測方法,
衛生部近日印發《全國炭疽監測方案(試行)》。 《方案》提出開展全國常規監測和監測點的監測。根據全國發病形勢,初步選擇甘肅、內蒙古、遼寧、貴州、四川、重慶和青海七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監測工作。
各監測點除完成全國常規監測工作內容外,還需完成對可疑炭疽污染環境、血清學、毒力質粒和基因的PCR、炭疽芽胞桿菌遺傳特征等的監測和了解動物間炭疽疫情信息。
背景鏈接
每年400至1000人發病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桿菌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炭疽桿菌是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恐怖的主要病菌之一。
人間炭疽病例以皮膚炭疽最為常見,多為散發病例,肺炭疽及腸炭疽病死率高。牛、羊等食草動物為主要傳染源,人類主要通過接觸炭疽病畜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過吸入含有炭疽芽胞的粉塵或氣溶膠而感染。
中國自然疫源地分布廣泛,炭疽病例時有發生,近五年來,全國每年發病數波動在400至1000人,主要集中在貴州、新疆、甘肅、四川、廣西、云南等西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