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近來,由于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存在著鉤端螺旋體病暴發或大流行的潛在危險。其主要癥狀為發熱肌痛。 自1958年以來,全國已累計報告鉤體病人250多萬人,病死率較高。全國發病率高達10/10萬以上的特大流行有10次,其中9次發生在洪澇災害之年。為了解我
國鉤端螺旋體病的疫情動態、流行規律,掌握鉤端螺旋體病主要宿主動物的動態變化情況及其帶菌情況,衛生部近日印發《全國鉤端螺旋體病監測方案(試行)》,對鉤端螺旋體病進行全國監測。 洪澇頻發滋生鉤體病 新聞資料 鉤端螺旋體病簡稱為鉤體病,是一種全球分布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國大部分省區的氣候條件適合鉤體生長、繁殖,動物宿主的種類繁多,洪澇災害極易暴發鉤體病。 類型 鉤體病按流行形式一般分為稻田型、洪水型和雨水型,鉤體病主要以農村青壯年發病為主,集中在農忙季節。 癥狀 鉤體病早期主要癥狀和體征有發熱(起病急,短期內體溫可達39℃左右,常為弛張熱,可伴有畏寒等癥狀)、肌痛、乏力、眼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淋巴結腫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