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是國家體現政策導向的重要方式,也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壯大,其能否在政府采購中充當重要角色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事。
自主品牌難進政府采購大門
去年8月,在新華信進行的一次“您心目中的公
務車品牌”市場調查活動中,紅旗以23.4%的比例高居榜首,當選普通百姓心目中“最適宜作公務車的品牌”。中華也以19%的比例列于奧迪之后排在第三位。可見,自主品牌已經為越來越多的普通消費者接受和認可。
然而,據財政部統計數據,2004年我國政府采購小轎車總規模為154.7億元,其中紅旗、中華分別以2.28億元和1.58億元列自主品牌的前兩位。另一方面,與大多數自主品牌同一時期上市的別克以18.2億元成為去年政府采購小轎車的第二名,成績僅次于上市20余年的桑塔納,采購規模更是近8倍于紅旗。
據了解,目前很多政府部門對自主品牌汽車的采購意愿不高,而僅有的少量采購,也多是當地政府的扶持行為。記者在財政部主辦的中國政府采購網上發現,中央直屬機關采購中心7月20日發布的“公務車輛定點維修采購項目招標公告”中,包括了奧迪A6、雅閣、君威、奧德賽、皇冠等各品牌汽車,惟獨沒有自主品牌汽車的蹤影。
現有政策不能給自主品牌實惠
早在1994年,為了“節約國家財政開支,加強廉政建設,糾正有的地方和部門在汽車配備、使用中攀比高檔車的傾向”,國家對黨政機關的汽車配備進行了排量和價格的規定。雖然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汽車的車型、種類、價格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這一標準卻一直沿用至今。
奇瑞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一位副總經理向記者“訴苦”:國家對公務用車排量、價格的限定,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自主品牌汽車進入政府采購市場,因為政府部門在實際采購過程中,取價格上限的做法非常普遍,而自主品牌汽車經濟實惠,特別是價格偏低的優勢,在政府采購市場上卻成了劣勢。
政府不應再為“不必要的功能”買單
隨著《政府采購法》的出臺、公車制度改革的推進及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即將出臺,社會環境的變化對政府汽車采購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6月底舉行的政府汽車采購高峰論壇上,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健提出,今后政府采購在車型的選擇上應遵循安全、節能、環保三個基本原則。“在采購時僅保留必要功能,例如經常在市內跑的車用兩驅車就夠了,車的尺寸大小要適當。”他向政府采購部門的代表建議,“為降低能耗,應盡量選擇手動擋或AMT的車,少選AT的車。”以宋教授的標準,有些進口車、合資車似乎并不比我國自主品牌車在經濟實惠上更具優勢。
宋健還認為,由于柴油機燃油消耗率一般比汽油機低30%左右,所以從節能的角度來講,今后柴油機的采用應該是政府采購的方向。
近日,記者從參與《“十一五”政府采購節能規劃》編寫的中央財經大學徐煥東副教授那里了解到,該規劃的編寫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將于晚些時候正式出臺。該規劃不僅要求政府部門今后采購的汽車要更加節能、環保,同時國家還會從預算上加以更加嚴格的控制,不再為一些“不必要的功能”買單。
自主品牌尚需努力
談到政府汽車采購中自主品牌所占份額非常低時,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從另一個角度指出:“在政府采購市場中,采購單位對自主品牌的選購還處于開始階段。客觀地說,有些自主品牌車的質量與其他車相比還有差距,還需要企業在這方面多努力。”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理事長孫伯淮也表示,政府采購應偏重于本國工業企業和自主品牌產品,但前提是我們的自主品牌要能夠適應政府公務的需要。
某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家將利用即將出臺的政策,把高價格、功能復雜的進口車、合資車排除在政府采購大門之外,從而實現對自主品牌的保護與扶植。自主品牌應更加充分地發揮自己經濟實惠的特點,抓住這個好機會,力爭在政府采購市場有更大的作為。
據了解,自主品牌主力軍之一的奇瑞已經把“在政府采購中逐步擴大市場,并通過中高端車拿到應有的市場份額”,列為三大基本生存空間之一,可見其對政府采購市場的重視。
今年6月,國家節能環保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奇瑞,原奇瑞汽車工程研究院正式成為科技部國家節能環保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地。“這不同于過去企業的國家級技術中心,而是把整個中國的節能、環保、清潔型汽車的國家開發中心放到了奇瑞。”說這話時,奇瑞汽車銷售總經理李峰顯得很自豪。
據了解,目前,許多自主品牌企業已經開始研究政府相關采購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