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膠南市隱珠鎮的青島泰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最早制造手推車的專業公司。最初,泰發集團只是一個生產鐵锨、鐮刀的農機修造廠,如今,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大型鄉鎮企業。目前,青島泰發集團擁有員工10300多人,總資產10億元,成為世界最大“手推車”生產基地,其下屬的19家生產廠所生產的橡
膠、有色金屬、電子等八個行業產品銷往世界上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泰發集團銷售收入22.8億元,利稅6538萬元,出口創匯7200萬美元,分別占隱珠鎮的50%、39.6%和43%。從農機修造廠,到大型集團公司,泰發集團經過蹣跚起步,并逐步發展壯大,最終走向了全世界。泰發集團,挺立在國際經濟的潮頭,一路高歌猛進。 蹣跚起步
上世紀60年代的隱珠公社靠銀行支持的300元貸款,組建了只有16個人的農機修造廠,生產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鋤、鐮、镢等農具。受時代的影響,這家小廠既有過紅火的日子,也幾度出現了瀕臨倒閉的險境。1980年的秋交會,山東外貿承接了外商500輛出口手推車的訂貨合同,但他們走遍了山東半島,卻沒有一家工廠敢于承接。因為這種手推車是由冷薄板一次拉伸成型的,其技術在當時國內尚屬空白。此時,隱珠鎮農機修造廠已經面臨倒閉絕境,在獲知這個信息后,他們預感到這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產品項目,便主動找上門去承接了訂單。
當時,對于生產這種產品,隱珠鎮農機修造廠在資金、材料、技術、設備等方面都存在許多困難。但困難難不倒矢志創業者,缺資金,全廠職工硬是3個月沒要一分錢的工資;缺材料,他們就拆下鐵窗欞應付急需。在140多個日日夜夜里,大家吃住在廠里,歷經156次試驗,終于解決了諸多技術難題,成功制作出了第一批出口手推車。隱珠鎮農機修造廠也更名為隱珠車輛廠,步入了專門生產出口手推車的新天地。
20世紀80年代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的輝煌時期。中國的鄉鎮企業作為一種在眾多因素作用下紛繁疊現的新生經濟成分,一出現便有著傳統與現實的演變、改革與保守的碰撞。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前夜,企業轉產、盡快發展是全廠上下的共同呼聲。但向哪里轉、做什么又在概念上存在巨大差異。1987年,全國紡機市場出現繁榮景象,膠南市又是國家紡機的生產基地。企業如果轉產或部分轉產紡機及其配件,在人、物、技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那時,隱珠鎮農具修配廠有許多人便紛紛傾向于發展紡機,為紡織業提供配套服務。但隱珠鎮農具修配廠最終沒有隨波逐流,他們決定與其跟在別人屁股后面跑,不如走好自己的路,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
由于企業不掌握市場信息,完全聽命于外貿公司的安排。因此,那時的隱珠車輛廠實際上不能算是獨立的企業,只能說是外貿部門的一個加工點。在此情況下,隱珠車輛廠雖然勉強能夠生存,但因為企業沒有自主經營權,靠微薄的加工費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根本談不上發展。由于產品銷售完全受制于一家外貿公司,人家為了自身利益考慮拼命壓低產品收購價格,導致隱珠車輛廠再次陷入困境。
面對這種情況,隱珠車輛廠決心打破受一家外貿公司控制的被動局面,構筑多渠道出口的割據。通過廣泛接觸國內各地的外貿公司,隱珠車輛廠迅速建立起一百多個出口渠道。1990年,隱珠車輛廠被國務院機電辦批準為全國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企業。到了1992年,隱珠車輛廠銷售額從2000萬元猛增到8000多萬元。
發展壯大
隨著對國際市場越來越多的了解,隱珠車輛廠感到光靠外貿公司畢竟不能直接了解國際市場信息。1993年,泰發集團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并于同年成立了集團公司。1997年泰發集團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有個美國客商慕名而來,詢問泰發能否研制一種新型的燒烤爐。這種燒碳的爐子是用在沙灘上或花園里烤香腸或面包用的,技術含量相當高。泰發集團對此并沒有專用的設備和成功的經驗。在“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企業理念的激發下,泰發集團承攬了產品訂單,并迅速聘請各方面的專家指導技術攻關,經過反復研制,終于獲得了成功。這位客商非常高興,第一次的定貨額就是2000多萬美元。現在,這種燒烤爐已發展到14個品種,平均每天銷售近千臺,已走俏美國市場。泰發集團的工人們在提到這種燒烤爐總是說:“美國總統布什在白宮草坪舉行大型招待會上用的燒烤爐,就是我們企業生產的。”
泰發集團在市場經濟的驚濤駭浪中穩妥前行。“亞洲金融危機”后,泰發集團感覺到單一產品的弊端,開始發展多元化產品的新途徑。其中,首當其沖的是決定發展橡膠業。
可是,當時正是橡膠業全面蕭條的時候,一些人提出質疑:現在那些大型的橡膠企業還紛紛倒閉呢,我們在這時候逆風而上,能行嗎?泰發集團當家人馮學樓此時充分展現了他的遠見卓識,他耐心地給大家分析市場,講解形勢。雖然橡膠業蕭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并不代表橡膠制品本身沒有市場。相反,像那些耐高溫、耐腐蝕的橡膠制品在國際市場還是供不應求的。果然,泰發集團新開發的輪胎和腳胎等產品上市后,年生產能力達到了3000萬套,成為泰發集團的一個新的拳頭產品。泰發集團先后開辟了金屬、有色金屬、塑料、木器、紙箱、電子等新領域,為集團的良性拓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走向世界
泰發集團總經理馮學樓說,在全球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的今天,要贏取更大的競爭空間和更強的發展實力,必須整合市場、科技、管理等多元優勢,培養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在國際市場的驚濤駭浪中站穩腳跟、揚帆遠航。
泰發集團是較早進入國際市場的外向型企業,已經在國際市場搏擊了二十多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泰發向更高水平邁進,在優化出口產品結構上向廣度伸展,在開拓國際市場上向深度發展,在提升國際競爭力上下功夫。他們充分利用與外商建立起來的友好合作關系,多渠道尋找來樣、來件和來料加工,先后合作開發新產品幾百種,其中與德國鈞潘公司以及美國百德公司合作開發的HSM260/130、HSM420/170和繡花架工作臺等新產品,實現了大批量生產,較好地滿足了海外客商不同層次的需求。今年上半年,泰發集團完成新產品銷售收入9.2億元,占全部銷售收入的40%以上,為開拓和占領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國際市場的潮頭浪尖上,泰發集團也經歷了一系列大風大浪的沖擊和洗禮。2003年,泰發集團年實現銷售收入已達27億元,出口創匯9483萬美元,出口美國的產品比重達到46%。泰發集團強勁的發展勢頭埋下了被美國反傾銷調查的種子。2003年11月26日,美國GLEASON公司提出手推車反傾銷訴訟,泰發集團因此而成為我國第一家應對反傾銷調查的鄉鎮企業,在國際經濟領域引起強烈反響。
美國GLEASON公司代表美國相應的國內企業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國商務部(DOC)提起反傾銷調查申請,稱從中國進口的手推車存在傾銷行為,并對其造成實質損害,請求對從中國進口的手推車產品征收370%—472%的反傾銷稅。膠南市作為中國最大的手推車生產基地,手推車銷售總量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0%以上,自然成為反傾銷調查的重災區,泰發集團首當其沖位列存在傾銷行為的中國廠商名單之中。資料顯示,當時泰發集團占我國出口美國手推車的80%。經過深思熟慮,泰發集團決定聘請美國和中國的律師,積極應對反傾銷訴訟,同時接受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調查。泰發集團作為我國手推車行業的唯一代表,全程參加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舉行的手推車反傾銷聽證會,并作了發言。聽證會后,美國商務部的裁決結果是,泰發集團的稅率為27%,在所有遭受反傾銷調查的國內企業中最低,基本保住了在美國手推車市場所占份額。
泰發集團的發展歷程是欲挫彌堅,經過20幾年的風風雨雨,已經適應了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建立了完善的市場營銷網絡。泰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學樓說:“在以后的發展中,我們將進一步鞏固與沃爾瑪、凱馬特、百安居等十幾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合作關系,擴大在美國、日本、德國國家的代理營銷領域,加強歐洲、中東、非洲及南美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開拓力度,開拓出更大更完善的國際市場營銷網絡。”
本報記者韓軍營通訊員齊林新于明香